为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民生工程,确保社保服务质量,衡南县人社局不断探索新模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特殊慢性疾病门诊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悉,两年来,该局积极探索“特门”经办模式,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衡南县城乡居民医保特殊门诊评审细则》《2018年衡南县城乡居民医保特殊门诊具体操作流程》等文件,确立实行专家集中评审制度,夯实四“严”四“宽”,以寻求参保患者利益“最大公约数”。
一、四“严”把关,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严把评审关。由城乡居民医保中心聘请县内专家组建评审团集中进行综合评审,严堵由内部人员自己评审可能产生的人情关,确保了参保患者应享有的权益,彰显了制度的公平性。二是严把审查关。对定点医药机构资质严格审查,优先与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的定点医药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以协议促管理,确保参保患者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是严把程序关。对特门参评资格、参评标准、补偿标准、新老病人评审流程、财务结算等环节和程序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四是严把监管关。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医
院和药店核查处方和清单,核对网络信息,开展电话或入户调查回访,按照服务协议相关规定实行动态管理,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一律核减违规费用,情节严重的直至取消定点资格。
二、四“宽”托底,注重便民惠民安民实效
一是适时放宽外地治疗患者报销时限。外地符合特门病种患者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可以在每年6月和12月份两个月携带相关资料到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办理补偿手续,无需等到年底一次性报销费用,一定程度减轻了患者在外地治疗的经济压力。二是适地放宽病人对定点医院或药店自主选择权。这样既方便了患者就近买药和治疗,又督促了定点医药机构主动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促管理,起到了双赢的效果。三是扩宽特门病种纳入范围。到2018年该县特门病种纳入由2个增加到43个。四是拓宽定点医药机构分布区域。截至目前,该县特门定点医药机构已增设到114家,其中定点公立医院11家,定点民办医院4家,定点药店99家,定点诊所8家,涉及区域广泛。,极大方便了参保患者。
历年来,衡南县人社局特门工作统筹推进,保质保量,再上新台阶。据统计,该县2016年新农合特门患者3182人,基金支出3256.51万元,占年度筹集基金总额6.8%;2017年城乡居民特门患者7577人,基金支出4330.36万元,占年度筹集基金总额7.3%。截至8月27日,全县特门支付共10649人,基金支出4513.23万元,占年度筹集基金总额
6.1%。到年底力求实现分配比例占医保基金总量10%的目标,远远高于该市8%的平均标准。
(衡南县人社局 邓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