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16年6月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水利党建 > 

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党支部微党课:长江流域上的水利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2-28来源: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党支部

20143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这十六字内涵丰富,是新发展理念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长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长江各流域完整、准确、高度理解和全面贯彻了治水的新发展理念,把握和贯彻落实了“十六字”治水思路,推动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整体性提升。

同时,为深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科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湖南省水利厅举办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来学习长江流域在新时代下的治水答卷。本次培训从1029-114日,理论学习加现场教学共7天,90多名学员不仅学习了新形势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求、长江流域防洪态势,而且现场考察了长江及洞庭湖防洪抗旱重要水利工程,途径岳阳、荆州、宜昌3个水利重点城市。我们不仅一览了长江中游的景色,感受伟大祖国河山壮美;通过参观不同时代的水利工程,更感受到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借着微党课的机会,与大家畅游长江流域上的水利新画卷,共享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想指导下的丰硕成果。


2023年湖南省水旱灾害防御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人员在三峡电厂中合影

洞庭湖——守护一江碧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长江生态环境,20184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岳阳,在长江边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是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本次培训现场教学的第一站。站在总书记站过的栏杆旁,眺望江面碧波浩渺、一望无垠,两岸草甸青翠、万物勃发。从讲解员那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来到城陵矶水文站,是因为该站不仅是长江防汛的重要支撑,而且监测着洞庭湖的总出湖水量、沙量及出湖水质状况。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习近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从快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破坏沿岸生态行为,开启“洞庭清波”“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同时为了全面展示治理成效,打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窗口,构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实践基地,为党员干部进行红色教育、水利人员学习借鉴经验、青少年科普研学打造了平台。

 

岳阳城陵矶水文站

 

 守护好一江碧水实践基地

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永葆母亲河生机和活力,还人民最美长江的决心。保护长江,是泽被万代、功盖千秋的大事。当我怀着感恩的心望着洞庭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绝美景色时,不免感叹,前辈们千辛万苦恢复了这幅人水和谐入画来的美丽画卷,作为后辈的我们要紧跟党的领导,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长江的足迹,让一代代水利人担负起“守护一江安澜”的责任。

荆江——险到美的蜕变

俗话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上起湖北的枝城,下至湖南的城陵矶。追溯历史,其主要由于荆江地处长江中上游,来水量大,而荆江下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这使得大约每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较大洪涝灾害。且长江上游来的泥沙容易在此淤积,当地民谚“荆沙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形象的形容了荆江人民“头顶一盆水”的险境。

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荆江防洪问题1952年批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各地人民和部队赶往荆州,仅用75天建好荆州分洪区,这一中国速度无不让人感叹,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截至目前,荆江分洪工程只在1954年启用过一次,1998年备用过一次,但无论启动还是备用,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现在荆江分洪工程已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守护荆江安澜、游览、观光、弘扬水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代表着党和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壮美奋斗史。

 

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北闸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本着居危思安、为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担当,组织荆江人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投身到长江堤防建设,在经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修培后,荆江大堤已经成为中国防洪效果最好,工程质量最高的“中华第一堤”。在1998年史无前例的可怕洪魔面前,荆州大堤与百万抗洪大军用身体筑起的生命防线共同铸成水上钢铁长城,最终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这座党和人民铸就的生命之堤,创造了人类抗洪史上的伟大奇迹。

 荆江大堤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从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沿江考察两岸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荆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励精图治,荆江河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风景秀丽,河势平稳,水清透底,文化灿烂,一派人水和谐、“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祥和景象。为了把美传承下去,弘扬中国水文化,荆江打造了“湘鄂屏”“水情科普文化石阵”“荆江水文化馆”“廉政园”等文化景点,旨在将水情教育与拓展流域文化相结合,引导公众认知国情水情、了解水利、学习荆楚文化。这些都体现着荆江的安全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


水情科普文化石阵

葛洲坝——万里长江第一坝

走进葛洲坝园区,赫然伫立着毛主席亲自提笔写下的“赞成兴建此坝”的光辉批示。葛洲坝源于“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构思,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自主设计、施工、制造、运行管理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的主体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泄水闸、冲沙闸、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其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重要作用,可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望历史,在葛洲坝水利枢纽水电文化广场中心,矗立着退役的葛洲坝水电站水轮机,这台葛洲坝电站1号机组,重311吨,直径11.3米,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转轮直径最大的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世界卡普兰式水轮机的里程碑”。机组虽然在20226月光荣退役,但其烙印的红色基因是国家工业遗产。正如葛洲坝一般,它们都为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国家培育一大批优秀的水利人才贡献力量,代表着中国水电迈向世界前沿的起点。

 

毛主席亲自提笔写下的“赞成兴建此坝”的光辉批示

李先念同志对葛洲坝“万里长江第一坝”的题词

葛洲坝坝体

展望未来,葛洲坝管理集团一直没有忘记“万里长江第一坝”的称号,一直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号召,一直在探索更加高效、智能的创新手段,用一朵朵“创新花”结出了“安全果”,一直为防汛抗旱和电力生产注入了源源动力,让科技创新为安全管理添上“千里眼”和“顺风耳”。

三峡——大国重器

国之重器,民之三峡,世纪工程,百年梦圆。习近平总书记2018424日,在三峡考察时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他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三峡工程不仅成为治理长江水患、航运畅达、绿色发电、抗旱补水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更成为实现人水和谐的民生工程,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其成功建设,加速了长江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民生保障。从根本上扭转了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三峡大坝全景

过视频和沙盘模型,我们不仅身临现场般的感受到了坝址选择、大江截流、深水围堰、水利发电中的变顶高尾水洞、五级升船机等技术难点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建造过程中被攻破的过程,也让我们了解了绚烂的长江三峡文明史,华夏儿女为建立三峡等“国之大器”所做的不懈努力与创新。其中,最让我惊叹是三峡水电站,其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安装着32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这相当于173个大源渡电站,其日均发电量3.3亿度,年发电量近1000亿度,相当于节约6000万吨标准煤,不仅有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而且促成了全国电力联网和南北互供、西电东送输电大格局的形成。在32台电机组中,其中左岸14台机组和右岸的4台机组是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安装的,这使得我国企业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还使我们在一些原先落后的关键技术领域迅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布局,在右岸的8台机组以及地下安装的6台机组完全由我国自主建造,这标志着中国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国已进入自主设计制造世界最大水电机组新时代。


 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模型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思想、长江流域的完美画卷、国之大器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抗洪救灾精神”“三峡精神”,都在告诉我们新一代水利人,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弘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作风,壮歌绿色发展,努力创新,推进水利信息化,为未来中国水利发展写下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作者: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