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旱时,井里的水见底,挑水要跑二三里地;现在好了,水龙头一拧,清幽幽的自来水就哗哗流,洗衣做饭、浇菜浇花全不愁!”近日,衡阳县演陂镇五一村村民王金莲一边用自来水冲洗水灵灵的青菜,一边笑着跟邻居唠家常。

这幸福的改变,源于衡阳县今年启动的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
地处演陂水厂供水范围,五一村曾因资金缺口,3000余米供水管道迟迟未能铺设,400余名村民常年靠井水、山塘水度日。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要问“自来水通了没”。

民生无小事,饮水是大事。今年,衡阳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列为民生头等大事,高位统筹推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的专项工作专班,水利、财政、住建等部门协同发力,组织工作人员到全县443个行政村,对414处供水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用脚步丈量民情,把五一村这类饮水难题逐一纳入整治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人管、有人抓、有结果。
针对五一村的饮水困境,演陂水厂迅速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施工队加班加点,克服村庄地形复杂、入户线路分散等困难,短短时间就完成了3000余米的管网铺设。
“施工那阵子,每天都能看到工人师傅们汗流浃背地忙活,我们心里又感动又期盼。”衡阳县演陂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宏说,通水那天,他特意接了满满一盆自来水,看着清澈透亮的水,忍不住用手掬起喝了一口,“甜!比井水甜多了!”
而在洪市镇,管网老化破损导致的水压不足、间断停水等问题,让“有时候做饭做到一半没水,洗澡洗到一半断供”成了村民的常态。

“以前天天带着维修队‘追着漏点跑’,这边刚修好,那边又漏了,老旧管网就像筛子一样,光维修费每个月都是不小的花费。”洪市水厂技术负责人王晨曦坦言,管网老化不仅让村民用水糟心,也让水厂运维压力山大。

为破解这一难题,衡阳县精准施策,投入85万元对洪市镇老旧管网进行“大换血”,铺设4600米供水管道,更换1500余块智能水表;更斥资14.8万元引入智慧水厂控制系统,在水厂加装水质在线监测仪、远程控制水泵、管网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自动抽水、余氯含量实时监测、管网压力动态调控,从源头守住水质安全防线。
“现在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水质pH值、浊度、供水量等数据,哪里管道有漏损,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定位,我们直接精准维修就行。”王晨曦点开手机上的智慧管理平台,屏幕上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衡阳县用真金白银补短板、用硬核举措解民忧。今年以来,全县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突击战”,共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对100余处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改造,新增延伸管网70余公里,已有75.2万农村人口通自来水,较去年新增3.8万人,全县各农村水厂供水稳定性和公益服务水准明显提升。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有水喝’,更要‘喝好水’,喝得放心、用得舒心。”衡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曾杰介绍,县里专门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饮水问题,72小时内反馈处理进展。下一步,该局将加快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编制,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根本上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供水服务。
记者:许珂
通讯员:李颖
摄影:唐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