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前三季度衡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综合研究室 李林    时间:2018-10-29 14:39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扎实推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经济在调整优化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经济增长平稳向好。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6.9%、11.3%。二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止到9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控制在4.5%的目标线以内。三是物价指数温和上涨。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四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03元,增长 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6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8元,增长8.5%。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2.25亿元,增长3.3%。其中,春夏收粮食作物产量下降0.2%,油菜产量增长1.7%,蔬菜产量增长2.6%,生猪出栏、家禽出栏分别增长0.3%、0.7%。二是工业生产稳中趋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行业产业看,计算机、通用设备、农副食品、有色冶炼业等四大主导行业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64.1%,比上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从园区看,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长8.7%,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0.5:35.4:54.1,其中,三产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随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14%,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1%。

  (三)需求增长较为稳定

  一是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增长44.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5%,比去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势较稳。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9.6%,比去年同期提高35.3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08亿元,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844.7亿元,增长10.6%;农村实现零售额97.39亿元,增长10.4%。从消费类型看,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25.5%、37.3%、35.9%。三是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91.69亿元,下降2.6%,降幅连续三个月呈收窄趋势。其中,出口总额实现94.61亿元,下降17.3%,进口总额实现97.08亿元,增长17.8%。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2.47亿元。

  (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一是新主体快速增加。前三季度,全市拥有市场主体27.4万户,增长17.5%。其中企业6万户,增长12.7%;个体户21.4万户,增长20.6%。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6%和10.9%,均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比上半年分别快8.2个和2.4个百分点。三是新业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61.3%,同比提高31.7个百分点。全市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550个,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188家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初步形成了油茶、茶叶、黄花菜、湘黄鸡、黄贡椒等八大特色产业,有102个乡镇实现了“一乡一品”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工业回升难度较大。一是企业盈利水平降低。受环保、安全生产督查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停工整改,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下滑。同时,受货物订单下降、劳动力短缺、融资难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2.0%,较去年同期下降22.6个百分点。二是新建新投产企业不多。前三季度,全市仅18个新建投产工业企业纳入统计,居全省第10位,与先进市州的差距还很大 。

  (二)消费市场稳中有优。一是传统消费增速放缓。前三季度,传统消费类别增速虽有所增长,但与去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及烟酒类分别回落3.5、6.4、5个百分点。传统商品类占比较大,后续增长动能不足,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二是消费升级未成规模。近年来,全市新兴的消费热点虽增长较快,但占整个商品类值中的比重还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和起到引领作用。

  (三)投资压力逐步加大。一是大项目支撑不足。前三季度,全市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比去年同期少了66个。从新增项目看,全市5000万以上新增投资项目比去年同期少了41个。二是资金面较为紧张。前三季度,投资项目到位资金下降4.4%,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28.3%,而各项应付款增长3.0%。三是区域投资发展不平衡。从增速看,县域投资增长11.8%,增速比上个月回落2.7个百分点;五城区投资增长5.3%,增速比上个月回落3.7个百分点,全市投资总体上呈现县(市)好于城区的态势。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力促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一方面积极对接全省“五个100”项目,着力抓好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富士康产城融合基地、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引导产业迈向中高端,重点支持企业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演进,大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推动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开展“一企一策”帮扶,落实问题交办督办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以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抓手,培养和壮大一批省级、市级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精准开展各项服务活动。

  (二)推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一是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增强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二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促进产销直接对接,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实惠消费。同时,改善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有针对性地建立商业和电子商务网点,减少消费者的时空制约。三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拓宽消费领域,有序培养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教育、培训和家政等服务消费和闲暇消费。

  (三)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前期具备条件的项目,督促加快工作进度,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审批、选址、环评、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因素,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对续建的重大项目,要千方百计提供保障服务,确保当期投资任务的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二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降低重点领域和行业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消除对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快配套资金拨付,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机构衔接沟通,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加大清理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