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3311”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支撑,创新机制体制,工业园区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贡献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园区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各工业园区亟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工业园区基本概况
至2017年,在衡阳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有上规模工业企业的园区共11个。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批设时间 |
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
主导产业 |
工业代表企业 |
优势 |
1 |
湖南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国家级 |
2012年 |
43.35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 |
镭目科技、风顺车桥 |
国家级高开区,政策比较优惠;配套设施完善 |
2 |
衡阳综合保税区(含白沙洲工业园) |
国家级 |
2012年 |
64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
富士康、南岳电控、南岳生物 |
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 |
3 |
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2006年 |
54.66 |
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新能源及新材料 |
建滔化工、新澧化工、瑞达电源 |
盐卤资源丰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 |
4 |
衡山工业集中区(衡山科学城) |
省级 |
2015年 |
20 |
航空航天光电、新能源及新材料 |
北润航天光电、桑谷医疗机器人 |
规划起点高 |
5 |
湖南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省级 |
1994年 |
23 |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
衡泰机械、恒生制药 |
距离市区近,区位优越;劳动力、瓷泥、高岭土、纳长石等资源丰富 |
6 |
衡南工业集中区 |
省级 |
2012年 |
23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
得意电子、中科光电 |
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得意电子在台湾上市,中科光电在澳洲上市 |
7 |
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1992年 |
14.68 |
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再生纸 |
衡山专汽、新金龙环保科技 |
基础配套好,政务服务优 |
8 |
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1994年 |
19.8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装备制造 |
金虎铜业、朝阳动力 |
湖南省十个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县;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
9 |
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1992年 |
10.38 |
冶金与循环经济、生物食品 |
焱鑫有色、绿海粮油 |
湖南最大的县级能源基地,地方电力充足,电价低谦;全国产煤百强重点县(市)之一 |
10 |
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1992年 |
9.18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新材料 |
水口山、五矿铜业 |
有色金属特色产业优势明显;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之称。 |
11 |
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 |
省级 |
2000年 |
56.67 |
食品加工、新能源及新材料 |
顺隆能源、尚鑫科技 |
物流便利;全程办理服务中心服务高效 |
二、工业园区发展特点
(一)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0%,集聚程度提升明显
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0%,比2013年提升28.9个点。其中,国家级园区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7.7%,比2013年提升0.5个点;在省级园区中,除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外,其他省级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10.0%,其中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增加值增速达14.3%。
(二)园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为67.7%,工业企业效益比重较高
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为67.7%。其中,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达8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2个百分点,全市共有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园区规模工业的主导行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培育起自己的优势行业。
在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从总量看,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总量最大,其次是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从单个优势行业看,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单个行业占比最高,其次是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以这四个工业园区为例:
——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通信电子和电气机械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汇聚了一批如富士康、特变电工等先进电子设备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全市的电子设备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产值占该开发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6.5%和20.7%,占比都超过了20%,两者之和,接近该开发区规模工业总量的二分之一。此外,产值占比超过5%的还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
——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发展重心明确。该开发区入驻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五矿铜业、常宁市水口山志辉冶化有限责任公司等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从有色冶炼行业发展情况看,2017年,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完成有色冶炼压延加工业产值占该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8%,在该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中占很大优势,占全市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的近一半,对全市该行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的现代化工特色显著。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是衡阳唯一以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特色园区,园区总量不大,居全市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第7位,但特色突出。2017年,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占该开发区总产值的68.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也使其成为全市的化工产业重要基地。园区汇聚了建滔化工、新澧化工、建衡实业等一批大中型企业,为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加工业支柱型特点突出。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内积聚了一批从事食品加工业的吉祥食品、华泰食品、新丰果业等大中型企业公司。2017年,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该开发区工业总值的33.6%。近年来,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大力培育和重点发展食品制造业,先后引进了华泰食品、兴旺糖果、金泰米业等多家企业。此外,产值占比超过5%的还有食品加工业。
三、工业园区对全市贡献分析
总体来看,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发展状况良好,投资、规模工业、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扩大,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扩大。
(一)技术创新贡献分析
从技术创新贡献来看,201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3%。其中,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4%,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全市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一是园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二是各园区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产业不断培育,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各地积极促进企业创新,整合各种资源向园区内积聚,加大技术扶持。
(二)工业经济贡献分析
从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来看,2013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1.1%,2017年占70.0%,园区总量支撑起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其中,湖南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规模工业总量最大,占全市的25.2%,超过四分之一。从拉动力看,2017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规模工业增加值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说明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总体企稳向好,对全市工业发展支撑有力,拉动明显,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动力。
(三)就业贡献分析
从就业人数来看,2013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从业人员为17.94万人,2017年20.45万人,增加2.51万人,在解决地方就业方面对全市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从就业比重来看,2013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从业人数占全市31.05%,2017年36.26%,提升5.2个百分点。从拉动力来看,2013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从业人数拉动全市从业增速提升0.78个百分点,2017年上升到4.34个百分点。由于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处于发展阶段,新入园企业以及正在扩产扩能或转型升级的老企业,将会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成为扩大地方就业的重要渠道,工业园区极大地增强了再就业的“造血”功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经济走势放缓的新常态环境下,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区域间工业园区发展不平衡。从现有的工业园区来看,园区工业发展不平衡,园区之间差距较大。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看,目前规模最大的是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湖南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最小的是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和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区。从总量来看,最大的是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量最小的是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两者总量相差6.5倍。
(二)园区产业层次较低。在全市工业园区企业中,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机械制造及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占15%以上。产品层次单一,产业链条较窄,产品附加值不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协作制度不强,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难以对经济带来飞速发展。同时,部分企业资金不到位,加之融资难、融资贵,企业技改投入较大,致使一些企业的产业层次处于较低水平。
(三)产业集聚效应较弱。部分工业园区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行业整体分散,无法带动相关配套厂家落户。全市省级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0余个行业大类,但产业分类零散,企业未形成产业链发展,虽然产业特色较为明显,但实际上园区企业涉及产业范围有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有色等几个行业,分布比较散,不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套、产业集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四)园区在建项目总体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全市园区在建项目数量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超亿元、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且多数园区缺乏龙企业带动作用,没有产业链的延伸,导致主导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五、对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工业园区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工业园区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突出规划引领。
良好的政策机遇拓展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应把工业园区的发展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科学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形成全市工业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园区专业化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专业化园区聚集。同时,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积极对接企业,加快培育衡阳主导产业。
(二)积极招商引资,强化招大引强。
在目前衡阳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紧张、企业自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单靠自身力量加快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壮大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同时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加大与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对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三)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
在解决园区发展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工作中,园区要从“怎么能行的角度”着想,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园区内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不出园区。如需上级审批的项目实行“代办制”,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各种优惠承诺。
(四)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园区配套。
加快园区投资开发平台市场化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服务。分类推动园区发展,做大做强核心园区,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产品配套、合作紧密的生产网络。搭建园区创业研发等服务平台,落实项目扶持政策,推进政务服务代办制,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五)完善相关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加强规划引领、税费减免、融资保障、技能培训等,支持企业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支柱型企业,打造区域品牌。加快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要素保障,并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撰稿:刘 鹏
核稿:陈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