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79.97亿元,是1978年的462倍,占GDP比重从20.1%提高到47.2%,服务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服务业发展历程 从1979年以来的发展历程看,衡阳市服务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衡阳市经济建设步入正常轨道,百废待兴,服务业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服务业增速保持高位,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占比大幅提高,1992年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14亿元,是1978年的10.4倍,有8个年份增长在10%以上,其中1984年增长21.1%,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服务业占比从20.1%提升到34.6%,在1989年占比达到31.4%,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工业的第一次超越。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几大基础性行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1992年,衡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46亿元,公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1.97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5.6倍和9.8倍。金融、邮电通信等重点行业发展迅速,1992年,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7.55亿元,邮电业务总量0.55万元,固定电话用户5.91万户,分别是1978年的64.7倍、8.8倍和9.9倍。 (二)平稳发展阶段(1993年~2010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潜能得到释放,各地大力扶植工业经济,衡阳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服务业则是在自我完善和积蓄潜能中稳步向前,增速始终维持在9%到14%之间,平稳发展是这一阶段最大特点。一是从二、三产业对比看,工业发展势头要强于服务业,这一阶段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服务业,2010年工业占比达到45.5%,比1993年提高了24.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35.9%,仅提高了2.2个百分点。二是从服务业发展情况看,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带动了各个行业特别是消费类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公路客运量从1993年的0.24亿人增长到2010的1.65亿人,固定电话用户从7.85万户发展到113.51万户,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299.47万户和32.63万户,私人汽车从0.35万辆到13.33万辆。三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居民消费能力大幅提高,社会分工细化,服务业市场壮大,这些支撑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其中,衡阳市工业增加值从1993年的24.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45.73亿元,城镇化率从17%提升到44.5%,提升了27.5个百分点。 (三)综合改革试点阶段(2011年~2017年) 2010年8月,衡阳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首批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湖南仅衡阳进入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2年出台《衡阳市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被评为“十二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典型示范区域。综合改革试点以来,衡阳市GDP增速明显放缓,但服务业仍然在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并很快成长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发展不失速,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短短7年时间,服务业占比从35.9%提升到47.2%,2016年超越工业,在规模上成为第一大产业。此阶段,衡阳市牢牢抓住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及雄厚的人口工业基础,力求在调结构、强动力、补短板上寻求突破,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取得巨大成果,重点行业如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旅游等得到长足发展;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兴产业如信息服务与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发展也初显成效,2017年,衡阳市服务业各项发展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服务业绝对值总量及增速在全省分别排第3和第2位,金融存贷款余额均排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排第3位,邮政业务量全省排第3位,保险业保费规模、公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排名也都在全省靠前。 二、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服务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40年来,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经济先后经历了农业主导和工业主导阶段,1978年至1992年,农业在规模上始终位居第一大产业,1983年17.2%的增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2003年至2011年,工业则连续9年取得15%以上的增速,其中有3个年度增速在20%以上,主导优势非常明显。2012年以后,逐步进入服务业引领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维持在11%以上,分别高出GDP增速2.6、3.2、3.9、3.2和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5.2%、49%、64.9%、56.8%和63%,拉动全市GDP增长4.6、4.8、5.7、4.5和5.4个百分点,拉动和贡献大致呈逐年增强的趋势。服务业已成为当前衡阳经济主导产业,衡阳服务和衡阳制造一起推动着全市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表一:2013-2017年衡阳市服务业增速及贡献率情况(%) 名称项目 | GDP增速 | 服务业增速 | 贡献率 | 拉动GDP增长 | 2017年 | 8.5 | 12.5 | 63 | 5.4 | 2016年 | 7.9 | 11.1 | 56.8 | 4.5 | 2015年 | 8.7 | 12.6 | 64.9 | 5.7 | 2014年 | 9.9 | 13.1 | 49 | 4.8 | 2013年 | 10.2 | 12.8 | 45.2 | 4.6 |
服务业在重点生产领域贡献突出,运输生产方面:衡阳市已基本建成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1978年,衡阳市公路里程仅0.53万公里,2017年已达到2.11万公里,增长了296.7%;公水路货运周转量2017年达到367.01亿吨公里,是1978年的163倍。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优化金融生态,防控金融风险,实体经济贷款余额稳步增长,2017年底,实体经济各行业贷款余额合计857.25亿元,增长11.1%。 (二)40年来,服务业对社会民生贡献不断增强 发展服务业,最初的功能就是服务于社会民生,40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在指导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民生的本质,2016年提出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民生产业,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民生事业,服务业对社会民生的贡献不断增强。一是各项民生指数取得巨大突破。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高铁、航空出行比例逐年提高,私家车拥有量迅猛发展,2016年高铁输送732.36万人,2017年南岳机场旅客吞吐量47.05万人,私家车数量达到44.67万辆;通信与快递业迅猛发展,固定电话用户从1978年的0.6万户发展到2017年底的76.12万户,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从无到有,2017年底分别达到533.12万户和114.71万户,快递业务量增长迅猛,2017年累计完成2423万件,人均达到3.36件。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住房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二是社会贡献突出。就业和税收贡献得到巨大提高,就业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不断提高,近年来,服务业在容纳就业人员,新增就业岗位,化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农民工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了189.58万人,比1978增加了166.23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中,服务业28.56万人,占比54.8%。税收贡献方面:服务业税收占比逐年扩大,2017年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127.66亿元,增长31.1%,增速高于整体税收0.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4.1%。 (三)40年来,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在服务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衡阳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统揽全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牢牢把紧发展的方向盘,确保服务业不跑偏、发展不走弯路,一是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近年来,衡阳市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同步开展,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占服务业比重11.4%,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占比5.2%,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金融业、房地产业比重均有所提升;二是不断强化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体现在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数质量上,衡阳市自2011年建立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制度以来,单位数量逐年提升,2017年已经达到534家,当年新增121家,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2017年1-11月营业收入增长28.3%(2017年年度数据还未出来),增速高出全省平均8.2个百分点,增速在省内位居第3。三是不断加大投资,抓实重点项目建设。衡阳市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谋划了一大批发展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大的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2017年,全市服务业投资规模达到1447.92亿元,增长13.7%,占总投资比重为55.4%,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99个,实际完成投资186.63亿元,占全年计划数的104.3%。其中信息及旅游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全年计划投资53.9亿元,增长23%。 三、服务业未来发展展望 近年来,衡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从衡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因素将更加凸显,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一)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衡阳市GDP增长维持在8%左右,2017年更是实现了8.5%的增速,源于服务业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保证了经济平稳增长,2018年GDP要实现8%到8.5%的增长目标,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仍不可或缺,2018年一季度,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1%,发展态势维持较好,未来几年服务业仍将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撑。 (二)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全面深化改创造有利局面 随着衡阳市现代服务占比提高,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需求结构及资源配置涵待调整,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幅增加,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将优质资源从低效行业中转移到新兴产业中,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推进服务外包,鼓励生产企业整合服务流程,对服务进行外包,发展专业的信息咨询、会议展览、专业培训、软件开发等服务,同时把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源源不断导入制造业部门,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 (三)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发达经济体的一个共同标志,就是服务业发展程度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需要服务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小康社会监测的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文化建设等和服务业发展密不可分,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就业和收入也和服务业发展紧密相关,从衡阳市小康监测看,近几年各项主要指标实现程度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大致吻合。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衡阳市小康社会必将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