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劳动、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逐渐上升,民营制造业综合成本日益增加,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可持续性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民营制造业综合成本现状,结合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民营制造业降低成本、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衡阳市民营制造业企业综合成本基本情况 (一)近十年民营制造业综合成本总体呈上升态势 从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看,2007~2016年衡阳市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从75.10元上涨至79.43元,年均79.31元。其中 2007~2008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从75.10元提升至79.97元;2008~2012年,每百元成本缓慢降至78.07元;2013~2014年,每百元成本刚性上升到新高点81.94元;2014年以后,钢铁、有色、化工、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明显下跌,每百元成本回落,至2016年,已降至79.43元,2017年上半年保持在80.0元以下。 从财务成本中利息支出看,2007年以来,民营制造业企业利息支出成本有高有低,从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重看,年均在84%左右。其中,2007年、2009年、2011年、2014年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重高于年均水平,其他年份都低于年均水平,2016年降到80%以下,2017年上半年延续了这一走势。 (二)近年来民营制造业企业综合成本政策落实较好,但内部成本有升有降 为了解目前企业的实际负担状况及对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价,市工商业联合会与市统计局联合对全市6个县市和2个园区的部分民营制造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对优惠政策知晓度较高,其中,获得感最强的政策是简政放权政策,其次是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创新支持政策最受大企业欢迎,而中小企业偏好短期见效政策。具体来看: 1、减税政策获得感较高,但部分优惠政策惠及面不大 八成以上的企业认为减税政策落实较好,增值税进项抵扣应抵尽抵;但也存在购进小微企业产品无法取得增值税票据的情况,同时,六成以上企业认为没有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 2、涉企收费明显减少,民间投资门槛变化不大 94%的企业反映明令禁止的涉企收费、违规收费已取消,一半以上的企业明显感受到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程序减少,但71%的企业不清楚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据和标准;同时,43%的企业认为民间投资进入自然资源、环保、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的门槛没有变化。 3、企业融资成本变化不大 八成的企业反映银行利率基本公平合理,但53%的企业认为融资中间环节费用没有变化,并且近一半的企业没有获得过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帮助;七成企业主要采取应收账款管理方式,三成企业采取控制存贷数量提高资金周转率。 4、部分企业能源、用地成本增加 四成以上的企业认为用电、用地成本不变,还有三成以上的企业认为用电、用地成本增加。 5、对有关政策知晓度不高,物流成本有所增加 65%的企业认为物流成本增加,但九成企业没有自身的物流机构,绝大部分企业对于物流费用、管理办法、减税政策等不了解。 6、人力资源成本上涨 七成左右的企业反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比例下降,但社保缴费基数增加了,加之最低工资标准合理上调,员工工资总体每年是增加的,所以九成企业认为人力成本上升,提升幅度大约在5-10%之间。 7、企业主要靠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九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成增效,八成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发挥员工积极性、节能降耗途径,五成以上企业选择利用智能制造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来降本增效。 二、衡阳市民营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成因分析 (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上升较快 从近十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PPI之差看,2007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仅比PPI高0.6个点,2016年却高出7.4个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体呈上升态势。 2016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成本上升更快。一是煤炭从年初的370元/吨涨至610元/吨,成品油中汽油年内每吨累计上调1015元,柴油每吨累计上调975元;二是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 7.2%,约拉高全国PPI指数5.3个百分点;三是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 15.1%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 14.9%,挤压了盈利空间。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 2007~2016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16696元上涨至41269元,上涨了2.5倍,年均涨幅达10.6%。 以2016年为例,企业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缴存比例分别为20%、7%、1.3%、0.7%和0.5%,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5%-12%,“五险一金”共计缴存比例34.5%-41.5%之间;同时,缴存基数刚性上涨,2016年社保缴存基数2695元/月,比2015年多269元,是2007年的3倍。目前“涨工资成本高,不涨工资没有人”,已经成为企业用工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土地成本刚性上涨 衡阳市进入工业化中期以来,快速增长的工业推动了土地需求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造成土地价格明显上涨。按照国土资源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国土资发[2006]307号)文件,衡阳市土地分六等、十一等 、十二等三个档次,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土地资源价格与全国同步上涨。据了解,2016年,全国工业用地价格52.13万元/亩,十年间年均涨幅3.95%,同时,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税[2016]41号),明确调节金分别按入市或再转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20%-50%征收,意味着土地价格可能继续刚性向上。 三、衡阳市民营制造业企业降成本对策建议 民营制造业的实体经济降成本,既是工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衡阳再次崛起的重要手段。从调查的情况看,想要有效破解衡阳市民营制造业实体经济降成本的难题,除继续“施惠于企”外,还要依据衡阳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统筹考虑,使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得以不断增强。 (一)以扩大优惠范围为目的,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在进一步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的前提下,探索地方适度扩大优惠政策辐射范围政策。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要让民营制造业企业成为创新经济的活力增长点,除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减免外,还要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按适当比例予以覆盖,尤其是民营制造业企业中的市长质量企业、省级百强民营企业。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免征范围,严禁摊派、罚款、赞助、捐赠等与收费密切相关的问题发生。 (二)以规范民营制造业贷款渠道为着力点,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尽管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但民营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贷款仍然较为困难。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资本市场重要作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二要加大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政策落实的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在贷款政策上让民营制造业中小企业享受与大企业同等待遇,让民企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三要规范评估机构的评估行为,禁止将抵押评估与银行抵押登记挂钩,杜绝虚假评估。 (三)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往往隐藏在“灰色地带”和“暗箱操作”之中,因此,首先要厘清政府管理职能边界,细化服务项目,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其次,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监管标准,做到流程可查、结果可预期;再次,立足清单,即《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湖南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湖南省2017年度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按照“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原则,尽力清除不合理涉企收费。 (四)以“五险一金”缴费为重心,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在调研中,民营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五险一金”名义比例正在下调,企业获得感较强,但也更希望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缴费机制。比如,在不影响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的情况下,降低企业和职工当期缴费水平,或者以财产抵押方式申请延期缴费并减免滞纳金,缓解短期用工成本压力,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助推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五)以兄弟省份为参照系,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 用能属于刚性成本,其中用电成本是主要构成部分,降用电成本就是要降低电价和收费标准;降用地成本就是要降低企业开办的初始用地成本。兄弟省份已经出台配套措施。以江西为例,从2016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民用类别各电压等级电价每千瓦时平均3.62分钱;3年内对新增工商业用电用户临时接电费按现行收费的25%执行;暂缓实施季节性电价。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的举措,重点是完善用地出让制度,鼓励盘活闲置地,鼓励现有工业用地高效利用,支持利用废弃厂房集中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等。 (六)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调研期间,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就是物流成本增加。所以,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降低配送成本,迫在眉睫。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切入点,有三个,一是车辆“空驶率”。要突出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的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建立“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开放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货车空驶率。二是车辆管理。要研究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管理指导意见以及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办法。三是车辆通行环境。要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为配送车辆进入城区道路行驶提供通行便利,鼓励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 最后,政府要继续发力打好机制“组合拳”。一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制造业营造宽松的经商环境。二是建立健全降成本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相关部门参与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综合协调,统筹推进降成本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形成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构建降成本各项支持体系,包括税费支持体系、财政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四是打造透明政策公布机制,指导企业在平台上对号入座,或直接在平台上公布可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名单或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