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中心,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五县五化”发展思路,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好发展势头。经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7亿元,同比增长3.1%,增加值17.31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与上年持平。 一、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果蔬面积扩大、种植业发展较稳
上半年,由于天气情况适合农作物生产,我县种植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合计35.12千公顷,同比增长0.9%,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0.13千公顷,同比增长0.5%。油菜籽播种面积20.65千公顷,同比增长1.6%。蔬菜播种面积6.01千公顷,同比增长2.91%;蔬菜产量19.51万吨,同比增长3.09%。水果播种面积1.08千公顷,同比增长3.85%;水果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1.22%。
(二)林业生产发展较快
据林业部门资料统计,上半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867公顷,同比增长11.5%;育苗面积400公顷,同比增长15.6%;竹子产量240万根,同比增长18.2%。
(三)畜牧、水产发展稳中趋缓
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52.4万头,同比下降0.04%,出栏50.91万头,同比下降0.37%;牛存栏1.7万头,同比增长2.4%,牛出栏0.36万头,同比增长2.9%;羊存栏5.19万头,同比增长2.8%,羊出栏2.96万头,同比增长1.7%;活家禽存栏520.5万只,同比下降4.7%,活家禽出栏482.3万只,同比下降1.3%。生猪及家禽存、出栏呈现双下降的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恶劣天气导致农业受灾
6月份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农业部门提供数据显示,仅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15.62万亩,成灾面积7.25万亩,绝收面积4.57万亩,预计总经济损失12681万元。
(二)盲目跟风种植影响收益
上年由于西瓜、葡萄等水果种植的经济收益较好,致使较多农户跟风种植。但上半年较长雨季和种植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导致部分瓜果种植户面临瓜果腐烂、产品滞销的困境。
(三)畜牧业下降趋势明显
随着畜牧业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环保对畜牧业的要求越来越严,环保达标给畜牧业养殖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全县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家禽养殖业受环境整治因素影响,养殖规模有所缩小,呈现下降的态势,加之生猪价格下降幅度较大,预计畜牧业生产将进入一段短暂的低谷期。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后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面偏窄,整体实力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成熟,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权模糊,管理混乱,并未起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三、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
(一)扎实做好救灾防灾工作,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把洪涝灾害的补救补损工作做到扎实到位,尽最大努力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旱灾的发生,务必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做好旱灾防范。同时,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农业项目实施力度,做到不为水愁、不为路愁、不为机愁。
(二)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建设
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景观光、农村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重点推荐高湖镇“洣江生态观光园”、白莲镇“万亩荷塘”、三樟镇“黄贡椒采摘体验”等几个重点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项目。
(三)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扶持力度
积极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加大对中小畜禽养殖专业户养殖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和整治工程后续运行保障机制。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发展
围绕品质、品牌升级改造,启动实施粮食、枇杷、黄贡椒、中草药、湘莲、食用菌、生猪、孔雀等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安排专门资金,确定专人负责,布置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工作。
(五)充分利用土菜文化节影响,扩宽农业发展新渠道
今年我县举办的第四届土菜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将是衡东土菜的一次展示推介,也是衡东农业经济的一次发展契机,要充分利用该机会,创新生产方式,扩大加工规模,拓宽发展渠道,切实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