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能源生产形势略有好转,能源消费降幅收窄。
一、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情况
全市共有54家能源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原煤、洗精煤、电力和煤气四种能源产品。
1.原煤产量小幅增长。受原煤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前三季度扭转了近几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市31家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出现小幅增长,增长速度比上半年加快5.1个百分点。洗精煤产量的增长速度比上半年加快3.9个百分点。
2.发电量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中的发电企业共发电45.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量为30.82亿度,同比下降14.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3个百分点;水力发电量14.87亿度,增长23.3%。
3.煤气产量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全市煤气产量9.9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5个百分点。
4.加工转换效率有所降低。前三季度,全市加工转换投入161.80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产出87.58万吨标准煤,能源转换效率为54.13%,比上半年低3.3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体呈下滑态势,前三季度略好于上半年,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66.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5%,比上半年能耗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
1.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2.3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6个百分点,收窄幅度高于全市水平0.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呈现“3升3降”的态势,石油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三个行业能耗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三个行业能耗下降。由于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全市比重较高,且整体下降幅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节能降耗形势起到有利的影响,尤其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两个行业能耗下降较大,拉低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增长速度10.5个百分点。
2.能源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中,原煤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上半年有所下降,降幅为1.2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升幅为0.5个百分点。
3.县市区能耗降幅过快对全市影响大。在全市12个县市区(含园区)中,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降幅较大的有衡南县、祁东县、石鼓区、耒阳市和蒸湘区。前三季度,这五个县市区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为190.24万吨标准煤,增长-13.4%。由于这五个县市区规模工业能耗占全市规模工业能耗的比重达到75.4%,直接拉低全市规模工业能耗10.1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1.火力发电量当月增速提升明显。9月份,全市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59.5%,增幅比8月份加快45.5个百分点。由于火力发电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工业能耗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发电量增减变动带来能耗变动,对全市能耗总量影响显著。特别是用电高峰期的到来,我市火力发电厂7、8、9连续三月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带来连续三月能耗反弹回升。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企业用能的跟踪监测,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指导和能源利用管理,做到科学节能。既要密切关注能耗变动情况,坚决防止能耗出现过快的增长。
2.关注新增重点耗能企业。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企业能源综合消费量为5.71万吨标准煤,其中白沙电力1.99万吨标准煤,金贝尔化工0.75万吨标准煤,两家企业占新增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8.0%。目前正在组织新增企业入统申报工作,要特别关注一些重大新建耗能项目给全市节能降耗带来的压力。突出抓好化工、电力和冶炼等重点领域新增企业的节能工作,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制定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抑制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
3.关注能源消费行业集中度问题。全市能源消费的一半在工业,而工业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耗的75.9%,较上半年扩大0.8个百分点,尤其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所占比重较上半年提高0.4、0.5和2.3个百分点。因此,要想发挥好结构节能的作用,必须加大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