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年。全县上下努力应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务实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县域经济在首季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县GDP251254万元,增长6.9%,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内部结构调整明显,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55036万元、56168万元和140051万元,分别增长2.3%、2.0%和10.7%。一产增速放缓,二产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三产稳定发展,为保持GDP平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业稳中趋缓。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478万元,增长2.5%。以畜牧业发展为主,一季度出栏生猪23.44万头,增长1.9%;存栏生猪38.08万头,同比持平略增0.2%。牛、羊、家禽均保持适度增长。从产量看,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为480吨、75吨和3615吨,分别增长2.6%、2.7%和1.7%。水产品3850吨,增长6.3%。畜牧业发展有隐忧,存栏能繁母猪3.95万头,同比下降1.2%。种植业方面,春耕备耕物资充足,从种植意向判断,预期早稻播面稳定略增0.5%。 (二)工业压力进一步显现。当前88家规模工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工业产值15.08亿元,增长8.8%。其中近半企业(40家)表现为停产或者减产,10家企业产值增速在10%以内,38家企业产值增速超过10%。园区工业企业生产相对稳定,后山片非煤矿山企业,受房地产下游产品市场影响,存货增加,销售形势较为严峻。这也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的积极体现。工业经济效益表现下滑,当期亏损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7家。亏损额0.15亿元。盈利空间收窄,全部规模工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利润0.82亿元,增长9.5%,实现利税1.46亿元,增长7.2%。小微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更为艰难,规下工业增速为负值,拉低了整体工业增速。从统计数据看,全部工业增加值52457万元,仅增长2.0%,其中规上工业增速6.1%,规下工业增速为-6.0%。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前2个月,投资增速13.8%。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亿元,增长18.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较今年1-2月提高5.1个百分点,显现投资逐步温和放大。 (四)消费市场平和。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亿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1.2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66亿元,增长18.5%。限上占比10.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8.6%)18.3个百分点。限上商贸发展不足,仍是制约全县消费水平加快推进的重要因素。 (五)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2.37亿元,增长1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11.3%。分部门看,国税、地税和财政分别完成收入0.33亿元、0.86亿元和1.18亿元,国税与上年持平,地税和财政分别增长7.5%和16.9%。一季度财政支出3.38亿元,增长6.6%。截至三月底,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0.0亿元,增长1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0.19亿元,增长11.0%。各类贷款39.49亿元,增长19.1%。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显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上升。 (六)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城乡一体化经济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我县城乡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6235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6639元,增长9.8%,农村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6016元,增长9.4%。居民收入水平在2015年之前的近十年间,一直处于二位数增长,2015年回落到个位数增长。今年一季度仍显示为个位数增长,表明居民收入增速有放缓之势。在居民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249元,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表现为下降,财产性收入表现为稳定增长。 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环境来看,全国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去产能,节能降耗,注重环保,宏观层面显现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从全县来看,县域经济增速两年处于全市低位,2016年在前两年夯实基础的有利条件下,有望稳步、加快增长。但仍需冷静面对当前的一些压力和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工业回暖仍然艰难。部分企业销售形势严峻,订单订货量减少。据悉,前二个月后山矿资出票金额同比减少1/3。少数企业主有转产意向。一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工种企业招工用工困难,导致生产能力与产值差异拉大。传统粗加工企业、小微企业所组成的规下工业占全部工业的1/3,一季度显示为负增长,显示其生产运营相当困难。 (二)投资后劲不足。当前在库项目共计113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94个。今年投资要突破100亿元,预估5000万元重大投资项目要达到100个以上,预估全部项目在300个以上。虽然一季度投资增速较快,但实际完成额7.81亿元,尚不足全年任务的1/10。就其房产投资而言,去库存压力大,一季度房产投资0.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 (三)稳定农业基础仍显相当压力。衡山县为粮食大县和生猪大县。粮食产量连年在20万吨-21万吨之间,仍处于20万吨“警戒线”上。当前,前山片全面推广双季稻异常艰难,如遇天灾减产,则粮食大县地位堪忧。加之今年粮食监测制度进行改革,新的样本点进行轮换,在单产和播种面积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如何样保持总产稳定,获得上级评估认定,困难特别大。同时,当前猪肉价格持续高位,仔猪价格大幅上升,养殖成本增加。自繁自养是稳定生猪养殖的重要途径,而能繁母猪存栏量呈减少之势,对于稳定生猪大县地位亦有隐忧。站在投资角度看,一季度农业类投资项目完成投资0.5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 (四)财税质量仍然不高。全面小康确定的目标值税占比要达到80%以上。2015-2016年我县税占比65%左右。今年一季度完成税收收入1.17亿元,增长6.7%,税占比仅49.3%。虽然一季度尚不能反映全年情况,但对比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增速而言,税收增速明显滞后。 三、工作建议 (一)突出重点抓工业。发展工业不赞成遍地开花,不赞成对各个乡镇进行新型工业化考核排位。要针对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重点发展园区工业,重点扶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少排放的企业,有发展壮大潜能的企业。新增入园企业要注重其投产增效,杜绝空壳企业、圈地企业。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企业,逐步改善工业内在结构,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争创品牌,保护品牌。 (二)循序渐进抓投资。总体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重点参照2016年省、市、县重大项目库,动员各部门、各乡镇迅速行动,争取投资项目早日开工。进一步搜集和整理项目库,实时了解重点项目进程,及时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借鉴发达地区项目实施的先进经验,推进县城四区功能改造。改善投资结构,注重农业投资、社会民生投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投资。 (三)加大农林牧渔业投入。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中的粮食与肉类两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机应用投入,培植种植大户。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牛、羊等牲畜生产。 (四)提高财税质量。一方面,加强税收的征管,杜绝偷漏税款行为的发生,今后引进企业要将能否成为新的税源作为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严格非税费用的征收,杜绝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实现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可用财力切实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