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以下未经省局统计局审核均为预计数据) 今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59.7万亩,比去年增长1.7%,其中:早稻种植面积365.96万亩,比去年增长1.1%;中稻种植面积20.8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晚稻种植面积386.2万亩,比去年增长2.1%。早稻产量145.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3.8%;中稻产量10.8万吨,增长1.3%;预计晚稻单产在422公斤左右。全年粮食实现稳定增长。 (二)经济作物增长稳定。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311万亩,总产量31.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和3.9%;棉花种植面积25.17万亩,同比减少0.2%;烟叶种植面积13.4万亩,同比减少0.8%;蔬菜种植面积165.9万亩,同比增长2.5%。 (三)生猪生产效益逐渐改善。今年三月中旬以来,全市猪肉价格逐步攀升,养殖效益实现盈利。猪价的上涨,是对前期猪价亏损的修正和弥补,是属于恢复性上涨。因此,从时间和力度上来看,全市生猪价格走势趋于稳定。2015年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732.52万头,同比减少2.3 %,期末猪存栏598.63万头,同比减少3.09%,能繁母猪存栏57.78万头,同比减少5.2%。 (四)农村经济总量保持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4.4%。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稳粮增收调结构。今年以来,衡阳市着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全面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以“整万千百”梯级高产示范和“四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主的“八改”粮食增产技术路线,实施“十百千万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15年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9万亩,新增超级稻、优质稻50.6万亩和45.9万亩,占水稻比例分别提高10.9%和12.9%,水稻全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3%,新发展以粮食为主30亩以上种粮大户4774个、家庭农场181个、合作组织311个,全市规模种粮户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市粮食总量的51.2%。 二是种植业生产提质增效。优质稻、双低油菜、水产品、蔬菜瓜果等一批生态产业悄然崛起,为市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特色农业如西甜瓜种植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以西渡通古、百福、自力、新桥村,金兰的金花村,渣江的马山村等为核心,重点推广香西瓜子71号、8424号、香甜瓜7号品种,将在2—3年时间打造具有衡阳县地理标志性产品,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西甜瓜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以茶山坳镇、角山乡、雨母山乡为主的3个万亩高标准城区蔬菜基地和县市8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强力推进。目前城区已提质改造蔬菜标准园1.2万亩,新建蔬菜钢架大棚1326座,连栋温室4304平方米,安装灌溉设施1876亩,防虫网、遮阳网1354套,新修、改造机耕道1.89万米,各类排灌沟渠3.26万米,新建冷藏库设施356立方米。蔬菜流通领域建设再跃新台阶,新建蔬菜直销店13个,建设净菜配送项目5个、农产品物流集配中心项目3个。 三是规模加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衡阳农业近年来,衡阳农业依托农产品支柱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角山米业50万吨/年稻谷深加工产业化项目12条全自动大米生产线已建成调试,形成大米深加工产业链,年产优质大米21万吨,角山米业也将借此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米业龙头企业;绿海粮油的35万吨稻谷和10万吨精米加工生产线已完工,第二期河粉面条、快餐红薯粉皮、米胚油、膨化系列休闲食品和肌醇科技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发食品日处理80吨鲜黄花烘干自动生产线扩建项目完工,企业成为国家黄花菜加工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康洁食品已完成年产全干直2万吨米粉生产,其加工技术全省一流,在衡阳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大三湘油茶通过技改已拥有专利26项,企业自主研发的原香山茶油加工工艺的各项指标全都优于国家一级标准;三香农林已拥有山苍子等天然植物提取专利56项。 在支柱型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297.3亿元,同比增长19.5%。随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金雁、绿海、超大、古汉、天天见、金拓天、角山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占全市国家级品牌总量近60%。 四是养殖业趋规模、健康化。通过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去年全市新增省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今年一至三季度水产品总产量达2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2%。目前全市生猪和家禽的规模养殖量分别占全市养殖总量的85%和70%。 五是农机服务全程、多元化发展。通过加大对45个省级农机合作示范社的扶持力度,带动了全市的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服务由单一环节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水稻向油菜、黄花菜、油茶等农作物延伸,由田间作业服务向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服务拓展,涌现了衡南县大广、衡阳县安邦和梅花、衡山县鼎盛、衡东县农友、祁东县力达和耒阳市绿联等一大批能够提供全程化、多元化农机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流转耕地面积85.2万亩,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作业服务面积(含跨区服务面积)超过370万亩,全市水稻全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3%,提高了10%,其中机耕、机插、机收三项作业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了90%、21.7%和76%。 六是休闲农业“星光熠熠”。今年年初,衡阳市休闲农业协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休闲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迈出新的一步。休闲农庄星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今年有耒阳市、衡阳县东方庄园、南岳红叶寨、耒阳蔡伦农业科技示范园、祁东县山中生态农庄、耒阳市石岭农庄、石仙现代农庄进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和国家星级农庄创建范围,在星级农庄的带动下全市168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3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2%。 七是基础设施逐步夯实。截至9月23日,全市已争取省级以上水利投资30991.79万元,占今年目标任务3.5亿元的86%,其中:中小河流治理312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564.79万元、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520万元、规模化节水灌溉1239万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574万元、抗旱应急水源水库建设3570万元、特大防汛补助620万元、四水治理2100万元、水质检测中心建设552万元、山洪灾害防治1076万元、大型灌排泵站改造400万元、石漠化治理650万元。今年我局上报发改委招商引资台账单位主要有:衡阳通用线缆有限公司、常宁广济水库、南岳金月水库、耒阳市遥田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四项目总投资37318万元,2015年计划投资18977万元,目前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三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粮食生产实现持续性增长较困难。 一是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费用高、效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老、弱、妇女成为务农的主力军,农业发展受到影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依然偏低。虽然中央连年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标准,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用工短缺导致雇工费用提高,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回报,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上粮食的比较效益偏低,而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具有多宜性,既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生产果、菜、油、棉等其他农产品,而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每亩地的纯收入一般为生产粮食的3-10倍,所以扩种稳产增产难度加大。 二是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再生产,技术进步要受到旱涝病虫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制约。同时,农民要想增加收入,依靠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很难。因为一方面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受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影响。 (二)生猪生产风险不容忽视 生猪养殖市场风险大,散户逐渐退出市场。生猪从出生到出栏大约为4至6个月,养殖户需被动接受期间的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上也没有相应的“套保机制”锁定猪肉价格波动风险。而生猪养殖行为与市场当期价格密切相关,加上我国生猪养殖以散户养殖为主,生猪存栏信息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增加了市场后期“供求错配”的可能性,进而导致猪肉价格“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价格变化怪圈。因此,当前需要高度警惕猪肉价格飞涨的传导与扩散。与其他产业不同,由于波动剧烈的“猪周期”存在,生猪养殖行业是没有“以销定产”、“订单式生产”的,因为猪价高时养殖者都希望获得全部利润,猪价低时屠宰收购企业又都希望成本越低越好,大家最终达成“随行就市”的游戏规则,愿赌服输。在这种规则下,风险抵抗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弱的小养殖户,更容易在“大浪”来时翻船,最终退出行业。 (三)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服务促增收。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化肥、农药、柴油、种子及农业机械等农资的储备、供需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加强调剂调运,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生产需求。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农业机械,推广设施农业。下阶段重点建议抓好晚稻高产创建,加强病虫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晚稻田间管理,确保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发展目标;同时抓好秋冬作物的播种,为明年的经济作物丰产打好基础。 二是合理引导生猪生产,保障养殖户利益。从过去物价调控经验看,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妥善应对猪肉价格短期快速上涨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加强市场价格调节,制定应急计划,防止出现借机涨价和哄抬价格的现象,保持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近年来生猪价格多次走低,需要对生猪养殖市场进行深度调整。为保持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提倡科学适度养殖,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稳定猪价和肉价。要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适时出栏,避免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人才、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培育出带动性更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