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引领生产和管理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全市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科就全市2516家“四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一次性调查。调查企业包括工业991家、建筑业227家、房地产业341家、批发零售业518家、住宿餐饮业103家、规上服务企业336家。从调查情况看: 企业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实施生产经营的管理占企业总数的97.7%;拥有专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89.4%;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达99.5%。
(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从2516家企业调查情况看:首先在生产经营中拥有设备和专职技术人员占比提高。在生产经营中使用的计算机为56673台,平均每个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拥有计算机22.5台,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专职人员8786人,拥有专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企业达89.4%,其中有1603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占受调查企业数的46.8%。其次是用于生产管理普极率提高,根据2516份调查问卷分析,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栏目下,财务管理、购销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它等7个选项的选择率分别为79.1%、34.2%、14.1%、8.6%、31.3%、31.0%和32.2%。
(二)信息化工具适用范围广,独立网站成为企业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形式。据调查,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的有2473家,占受调查企业数的98.3%。其中: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应用了计算机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选择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有2450家,占调查企业数的97.4%;有网站的企业有1057家,占调查企业数的42%,拥有网站1306个,信息技术人员8786人。通过互联网对本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企业有2033家,占调查企业数的80.8%。
(三)信息化设施的投入加大。据调查,在2516家受访企业中,期末使用计算机共56673台,其中台式机47839台、笔记本电脑6619台、平板电脑2215台;所占比重分别为:84.4%、11.7%、3.9%。期末信息化投入9.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3%,其中:一次性投入6.84亿元,占信息化投入的72.2%;运营维护投入2.63亿元,占信息化投入27.8%。
(四)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活跃。在调查中,有86家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销售和电子商务采购,占调查总数的3.4%。实现电子商务销售56.09亿元,其中:销售给企业(B2B)的53.71 亿元,销售给政府(B
2G
)的0.68亿元,销售给消费者个人(B
2C
)的1.70亿元。实现电子商务采购45亿元,其中:商品采购44.96亿元,服务采购0.05亿元。
二、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信息化技术又熟悉本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普遍短缺且流失严重,这是制约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若是该企业的工资水平不高,引进、吸收人才较难,企业即使有人才也难以留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二)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在被调查企业中,即便是一些很著名的、效益好的企业,也反映他们能够用于系统开发建设、IT产品采购的费用常常捉襟见肘,并不宽裕。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单独的信息化项目难以测算经济效益,无法落实银行贷款,资金一般都由企业自筹解决。
(三)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形成符合科学标准的成熟的软件产品,则推广范围有限,同时加大企业信息化社会总体成本,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调查显示,国内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国家信息化标准和法规建设滞后于实践需要,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大多数ERP厂商还不能提供适合各个行业应用的软件版本。此外,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制约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立法,提供法律保障。企业信息化的特性决定了信息化建设将涉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政策性。一是国家应尽快加强信息化立法。如电子商务中的法律、法规的盲区等。既要促进信息共享,又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商业秘密,促进国际国内信息交流。二是加速信息化标准规范。目前应抓紧起草制订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特别是信息化标准、软件标准以及网络技术标准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系统总结、梳理现行政策问题、障碍,抓紧制定、出台有关企业信息化政策框架体系,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助企业进行招标选型、实施监理、验收评估以及系统扩展提升与持续优化。努力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集成度、扩展性和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切实降低企业信息化社会总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真正让“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在企业内部开花结果,有效地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鼓励和动员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开展企业信息化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分行业、分应用的针对性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要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筹措:一是企业信息化可以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纳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企业新建项目要有信息化建设内容。二是从企业提的折旧费、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三是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重点支持大型公益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社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服务。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用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以提高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鼓励广大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各级政府的技术、创业资金要给予匹配资金支持。四是要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金融部门要努力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