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耒阳市能源生产消费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248.1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703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1.2%。 一、能源生产情况 耒阳市是衡阳地区产煤最多的县市,煤炭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我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约4.6亿吨,煤炭资源丰富。经过近几年的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关闭了大量的小煤矿,原煤产量降幅明显。2015年,全市原煤累计产量313.27万吨,同比下降42.5%;洗煤累计产量58.62万吨,同比下降33.5%。原煤产量的下降,导致火力发电企业生产不足,产能利用率不高,影响到发电量的增长。2015年,全市累计发电量46.9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其中火力发电量40.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2%。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2.3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0.4%,万元产值能耗0.5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随着耒阳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需求正逐年增加。对高质量的一次性能源与清洁性能源总量需求缺口越来越大。2015年,我市大唐火电厂累计从省外调入原煤58.79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19.4%,部分工业企业不能满负荷用电,电力部门供电压力也越来越大。 2.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对能源需求程度高。从产业结构上看,有两大特色:一是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9%;二是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且集中度高。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居前的是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洗煤业。工业成为主要的耗能行业,全市工业耗能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50%。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已成为全市经济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 3.高碳能源占比过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工业化进入重工业阶段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但世界各国在进入重工业阶段后,能源消费结构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市消费品种以煤炭为主,2015,煤炭消费总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81.4%,和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占26.5%)以及工业化国家(煤炭消费占21.4%)的能源结构相差更远。从2015年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品种构成来看,煤品燃料消费占总量的92.2%,油品燃料占0.5%,电力占6.6%,从这里可以看出煤炭的消费比重仍为第一。大量直接消费煤炭,不仅造成能源利用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对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对大气的污染严重,致使本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4.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节能降耗。据有关资料显示,能源工业对经济的影响力系数为0.92,影响力低于1,表明该部门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全民节能意识的加强,耒阳市能源利用效率和总体用能水平有所提高。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5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 三、 实现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做好能源供应与消费规划,处理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市一次性能源原煤资源丰富,洗煤产业兴旺,这需要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长期做好能源销售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能源预警机制,通过对固定投资、产业结构变化、耗能大户等一批先行指标的监测和科学分析,尽早地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耗能产业比重。2015年,耒阳市产业结构为16.1、37.6、46.3,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要实现节能降耗,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控制工业行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1.04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0.2%。如果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降低几个百分点的话,其它行业比重提高几个百分点,我市能源消费量减少量将相当可观。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当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低耗行业,在我市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基础,又是小康考核的重点指标,应当继续大力发展。总之,要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积极改善能源消费的品种构成。目前,我市能源消费中,煤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才起步。这种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既非常落后,又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与稳定。为此,“十三五”期间,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努力改变能源品种单一化现象。 4.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进步是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从目前全市情况看,大部分企业设备老化,工艺陈旧,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面不广,是造成能源消费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改造设备,降低能耗。一是要建立健全节能降耗责任,通过制度措施将节能降耗落到实处。二是加快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三是要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大力降低能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