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工业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保持中低水平的增长态势,处于下行趋势之中。如何改善工业投资结构,从而带动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新常态下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工业投资与工业经济的关系
(一)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看,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可分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购买相应的生产资料和支付相应的人工工资,从而带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推动相应的工业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工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扩大了生产能力,能提供更多的新产品,从而从总体上增加工业产品的供给量。
从工业结构的角度看,工业投资存量是工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的决定因素,工业投资增量是工业经济结构演变的决定因素。工业投资是促进工业产业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的主要手段。
(二)工业经济对工业投资增长的作用。从价值分配角度看,用于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创造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升高,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增多,因而可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就越多,投资也可以大幅度增长。反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下降,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减少,因而可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就越少,投资也只能小幅增长或者下降。因此,工业经济增长是工业投资赖以增长的基础。
二、工业投资与规模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工业投资变化趋势。2014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821.09亿元,增长13.1%;自2000年以来,工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1.工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从总量上看,全市工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大,“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83.73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富士康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衡阳,全市工业投资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期,2011-2014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618.7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的2.66倍,是“十五”期间工业投资的15.85倍。
从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看,全市工业投资的主导地位逐步提高,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投资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十五”期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8.9%,“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3.5%,2011年-2014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1.6%。
2.工业投资结构变化趋势。从工业三大门类看,工业投资结构的变化趋势为采掘业投资份额下降,制造业投资份额上升。“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的工业投资中,采掘业投资占14.5%,制造业投资占78.2%,水电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7.3%。2011-2014年累计完成的工业投资中,采掘业投资占11.2%,下降3.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83.3%,提高5.1个百分点;水电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5.5%,下降1.8个百分点。2014年,投资完成额在50亿以上的行业共4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额89.17亿元,增长-10.1%;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投资额62.94亿元,增长26.6%;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额59.81亿元,增长5.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额53.94亿元,增长5.7%。
3.工业投资区域分布状况。2014年,工业计划总投资为1310.07亿元,其中过百亿的县市区4个,分别是雁峰区(含白沙)331.39亿元、耒阳市194.85亿元、衡阳县156.22亿元、衡南县114.12亿元。本年完成工业投资额过百亿的县市区只有耒阳市,完成180.91亿元。衡阳县、衡南县工业投资额接近百亿,分别完成97.00亿元和93.68亿元。
(二)规模工业的变化趋势。2014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从增长速度看,2000-2004年是上升期,增长速度逐年提高;2005-2009年是调整期,增长速度出现波动;2010-2014年是下降期,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三)工业投资对规模工业的影响。从长期趋势看,工业投资增长速度的快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快慢。2000-2004年全市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9.8%,该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处于稳定的上升期;2005-2009年全市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略有减缓,为37.2%,该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稳定的波动期;2010-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减缓加剧,为27.2%,该时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处于稳定的下行期。
三、当前工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依然是基于投资拉动型增长。近15年的数据显示,除2005年外,其余年份工业投资的拉动系数均在55%以上。一般情况下,工业投资拉动系数越大,工业经济的增长就越快,如“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9%。但是,工业投资拉动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工业投资拉动系数过高,表明工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拉动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尤其是以调结构为主的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增长的综合性因素增多,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虽然从2010年起,工业投资的增量超过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量,2014年工业投资总量超过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但是从2010年起,规模工业增长的下行压力是逐年增大。
(二)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大,新兴产业投资不足。2014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完成额237.3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两在高耗能行业在各行业投资完成额中分别排第一、第四位。而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不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9.44亿元,增长8.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投资34.68亿元,增长2.5%;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6.40亿元,增长-3.5%;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3.82亿元,增长-31.7%。
(三)工业投资大项目少且完成程度低。2014年工业投资项目共1263个,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9个,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个数的8.6%。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三个,分别为富士康(衡阳)工业新城项目、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湘江土谷塘航电工程项目,这三个大项目总投资272.28亿元,计划完成程度只有28.5%。
四、对策建议
基于全市工业经济是投资驱动型经济这一判断,结合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大环境下,对加强工业投资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提高未来规模工业发展质量。在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要处理好结构调整和扩大规模的关系,在扩大工业投资规模中加强结构调整,在调整结构中扩大工业投资规模。一是抑制高耗能行业投资规模。2014年,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完成额、投资项目个数均居各行业首位,多数是陶瓷、砖瓦、混凝土等建材项目,极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增大工业经济调结构的困难。二是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对未来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发展这些行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合理维持支柱产业的投资规模。从而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投资结构。
(二)进一步强化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力度,为当前规模工业发展助力。以重大工业项目为龙头,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的要求,支持优势产业重点项目。一是积极发展大项目。通过上大项目推动工业化进程,围绕优势资源做文章,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大重大项目服务力度。针对重大项目计划完成程度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调研,做好精准服务。三是构筑重大项目发展平台。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构建重大工业项目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促成集群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