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新常态下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衡阳统计信息网    时间:2015-04-30 00:00

  十二五以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以长足发展。至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全市64.2%的生产总值、64.9%的税收、69.4%的出口、68.7%的投资。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市非公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本文从现状、问题、机遇三方面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1、非公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比重稳步提升 

  201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高出GDP增速1.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2%,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2、非公经济增速稳中趋缓,逐年下降 

  201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2013年低1.3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增速逐年下滑,四年下滑了6.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速度放缓,难以再现高速增长;二是非公经济基数不断累加,以2014年为例,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15亿元左右总量,而2011年只需要10亿元左右总量。 

     

  3、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第一产业非公经济略有下降。2014年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9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非公占比为37.6%,比2011年的38.3%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在工业拉动下稳步提升。2014年,全市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119.88亿元,非公占76.8%,比2011年的72.0%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非公占比从73.0%提升到78.1%,提高了5.1个百分点;建筑业非公占比从64.8%提升到67.4%,提高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占比平稳略升,内部行业升降不一。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739.43亿元,非公占比为59.5%,比2011年58.1%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最快的是交通运输业,提升7.2个百分点,其次是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分别提升4.1和3.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的非公占比也不同程度提升,分别提升2.5和0.5个百分点,但房地产业非公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4、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持续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 

  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是税收持续增长。201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各类税金99.60亿元,增长12.6%,非公税收占比达到64.9%;非公实缴税金总额比2011年增长16倍,年均增收23.5亿元。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了九成就业人员。2014年预计全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40.52万人,比上年增加3.76万人,非公占比达到90.14%,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全市就业压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营经济。2014年,湖南省工商联发布了湖南省民营企业100强。在地区分布中,长株潭地区入围企业60家,其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占比分别高达73.13%和77.16%;大湘西地区入围企业15家,大湘南地区14家,洞庭湖地区11家。长沙市入围企业最多,达到42家。衡阳仅6家,比郴州少2家,比岳阳少1家。全市入围的特变电工、衡州建设、共创实业、万元实业、王一实业、金虎集团分别位列22、26、41、46、73、100。与兄弟市州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一)发展环境问题 

  1、部分行业壁垒有待松动 

  在投资、生产和经营各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比起来,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相对严格些,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明显处于劣势,造成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而大量积压在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重大基础产业项目,明显形成行业壁垒,面对“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只能望而兴叹。 

  2、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各大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优先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客户,从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多为流动资金,需求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降低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向IOP融资、政府资金平台融资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上市的要求;而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大多投向城市基础性项目,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程度偏低;就算非公有制企业在民间融资平台贷款,也因利率高不会长期贷,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链。 

  3、微观政策环境与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有较大的距离。 

  虽然全市经济、政策宏观层次越来越好,但直接面向企业的微观经济环境需待改善。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的配套落实不够扎实,协调不够完善,行政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各种费用高所引起较高的经营成本以及政府的服务意识的不到位,已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倾向外地外向投资的“原始”动力;政府优惠政策兑现程度不够,使得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例如,原坐落在石鼓区创业园的某企业,明确表示全市微观经营环境不佳,现已外迁。 

  (二)非公企业自身问题 

  1、非公有制企业中龙头企业在省内行业优势不明显 

  从湖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来看,全市入围的六个民营企业分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综合产业,与省内同行业龙头企业相比,除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外,都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衡州建设营业收入只有高岭建设的57%,共创实业只有金侨投资的49%,万元实业只有大汉控股的7%、红图投资的89%。全市这六个入选企业的营业收入都不足50亿。 

  2、非公有制企业资本运作机制不健全。 

  非公有制企业要发展壮大,光是埋头实干还不够,还要学会运用资本市场,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而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法人控股股东、非家族控股企业占比不高,决策权掌握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企业就更少了。2014年全市有金化高容、世纪钨材、长宏科技、鸿铭科技、天衡股份5家本土公司在新三板上市,而长沙有14家民营企业集体上市挂牌。 

  3、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匮乏。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培训等方面机制还不健全,全市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优,尤其是缺乏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产品研发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缺乏又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技术缺乏、设备简陋,仍然沿用“作坊式”的加工模式,企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央近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宏观上给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好的机遇。 

  1、非公有制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以来央行启动了两次降息,一次全面降准,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营造释放消费潜力的体制机制环境,出台的这些措施,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挖掘增长的潜力,扶持实体经济,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总体思路》,鼓励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这将大力促进科技与非公有制经济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科技项目与非公生产力对接。 

  3、省内政企联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今年1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15〕3号),《意见》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支撑,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从21个方面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实体经济。为强化政府服务,每一方面都明确牵头部门和参加单位,各负其责,政企联动,共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竞争机制,营造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一要以市场准入为突破口,在政策取向上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办法,保持国有企业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主导作用和控制的前提下,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税收政策、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使用、社会保障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上,真正让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和各项优惠政策,公平参与全市经济建设。三要营造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尽快全面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过时规定,加快制定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的政策,不断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安心创业、放心赚钱、安居乐业的法治环境。 

  2、积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证 

  一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投资、价格等各种政策手段,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里的各类优惠政策,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二要鼓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用社、融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授信受限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债务的前提下,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准入条件,扩大信贷担保业务,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三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创新融资体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解决区域内融资难问题;四要定期在公示信用良好企业,从而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中小企业信贷行为,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金融信贷环境。 

  3、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在做大做强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以及省以下园区的同时,对原有的有关扶持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从“普惠制”向“特惠制”转变、从事后追认向事中参与转变,催生一批非公有制经济新生力量,力争每个园区有1-2个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在构建衡阳特色产业体系框架下,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显著增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布全市非公有制百强企业,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4、搞好人才市场建设,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国家各项劳动保障政策,切实保障非公企业职工权益,使企业留住更多人才;二是建立人才网站,疏通联系渠道,提供准确供求信息,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创业人才,带动地方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