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下力确保粮食安全。全市发展粮食生产成效显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个农业大市应有的贡献。衡阳市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全市共有耕地面积5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64万亩。201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563.80千公顷,粮食总产330.84万吨。现依据对衡阳市农业部门的调查(以下数据均采用对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就全市春耕备耕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搞好春耕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春耕备耕基本情况 一是计划面积稳定。在稳定水稻面积725万亩的基础上,力争旱粮面积增加10%,全市计划粮食面积803.3万亩,其中早稻计划面积373.9万亩;粮食总产345万吨。县级财政计划投入13494万元,比上年增加2594万元,增23.8%。 二是农资量足价降。根据初步统计,全市农资供应充足,7个产粮大县已储备种子0.712万吨,其中早稻0.5万吨,中稻0.012万吨,晚稻0.2万吨;储备化肥13.6万吨,其中碳铵4.1万吨,复合肥4.5万吨,磷肥3.4万吨,钾肥1.6万吨;储备农药1.7万吨,地膜3.3万吨,农资储备可以满足春耕需求。如常宁市各级经销商共调储碳铵1283吨,尿素3424吨,复合肥6325吨,磷肥1430吨,钾肥90吨,早稻种子430吨,中稻种子10吨,农户自备早稻良种85吨,地膜186吨,农药300吨。部分农资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据调查,尿素、45%复合肥、杀虫剂(2%阿维菌素)价格分别为1650元/吨、2200元/吨、25000元/吨,分别下降100元/吨、100元/吨、1500元/吨;钾肥和磷肥价格分别为3000元/吨、500元/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早稻杂交种子根据品种不同价格在20-40元/公斤,平均价格约为28元/公斤,晚稻杂交种子价格平均40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 三是种植意向平稳。从对种粮大户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大户种植双季稻比例保持在85%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如衡阳县种粮大户刘准流转水田面积4000亩左右,种植双季稻水田面积3400亩左右;衡南县种粮大户李小星流转水田2000余亩,今年计划种植早稻1800余亩,均与上年持平。 四是育秧准备充分。全市今年计划秧田面积20.88万亩,秧田面积较上年略减,可种大田面积略增,原因是机插秧、抛育秧面积增加,特别是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的秧田面积增加。至3月20日,已翻耕秧田面积16.5万亩,占计划79%。早稻集中育秧落实迅速,目前已落实县级财政专项资金3440万元,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169.5万亩,其中专业化育秧主体2128个,专业化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116万亩。 五是高产创建有力。全市高产创建物资准备充分,全市政府采购早稻杂交种子达75万公斤,已落实衡阳县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县,衡南县、衡山县、祁东县、耒阳市共4个整建制推进乡镇及全市9个早稻万亩示范片的相关工作,早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150万亩以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的薄弱和历年欠账,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瓶颈。衡阳市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 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当前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散经营制度已经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普惠制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