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市各类民用车辆发展迅速。尤其是受汽车价格下调和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汽车拥有量迅速上升,同时对我市道路交通建设及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民用车辆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截至2014年底,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69.38万辆,比2013年年未增加5.23万辆,增长8.2%。其中营运车辆10.2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0.38万辆,增长3.8%,非营运车辆58.99万辆,比上年增加4.8万辆,增长8.9%。发展特点如下: (一)民用汽车快速增加。汽车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2014年底,衡阳市民用汽车总数达到29.2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3.01万辆,增长11.4%,占全市民用车辆总数的比重为42.2%。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5.54万辆。 1、载客汽车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群往来,从而增大了载客汽车的需求量。2014年底,全市载客汽车拥有量达到22.6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2.99万辆,增长15.2%。其中:大型载客汽车0.45万辆,中型车0.34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和8.7%;小型汽车发展较快,达到21.6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3.15万辆,增长17%,占载客汽车的比重达到95.6%,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由于城乡居民个人汽车消费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以轿车为主的车辆不但所占比重大而且增速快,年末数量达到13.34万辆,占载客汽车占总数的58.9%,比去年同期增加2.11万辆,增长18.8%。 2、载货汽车增长加快,以轻型车为主。近年来,随着衡阳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发展加快,配送服务需求增加,促进了载货汽车较快增长。同时,受成本产出率影响,重型和轻型载货汽车更受消费者欢迎。2014年底,全市载货汽车5.69万辆,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重型载货汽车1.44万辆,同比增长10.3%;轻型载货汽车为3.56万辆,同比下降0.9%。重型和轻型载货汽车合计占全部载货汽车的比重为74.6%。中型载货汽车和微型载货汽车分别为0.66万辆和0.04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和20.3%。 3、非营运汽车发展快于营运汽车,占比提升。2014年底,全市非营运汽车拥有量达到22.20万辆,比上年增加2.93万辆,增长15.2%;营运汽车6.94万辆,比上年增加0.02万辆,增长0.3%。非营运汽车占汽车总量的75.8%,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4、个人拥有汽车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底,全市个人拥有汽车25.44万辆,比上年增加3.21万辆,增长14.4%,增速比全市民用汽车增速高3个百分点,占全市民用汽车总量的86.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首先个人载客汽车拥有量增加较快。全市2014年未,个人载客汽车为20.04万辆,比上年增加3.23万辆,增长19.4%。其中轿车12.1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2.14万辆,增长21.4%。其次是个人拥有载货汽车发展平稳。全市2014年未个人载货汽车4.72万辆,比上年增加0.03万辆,增长0.7%。 5、新注册车辆增加较快。全市2014年新注册车辆8.0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1.19万辆,增长17.3%。其中新注册汽车达到5.5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加0.99万辆,增长21.9%,增幅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平均每天新注册汽车152辆。 (二)挂车、拖拉机发展平稳,增速提高。2014年,衡阳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强力跟进,加之物流运输行业日趋繁荣,带动了各种工程用车的较快增加。全市挂车数量3027辆,比上年增加290辆,增长8.2%,增幅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全市拖拉机数量2.2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三)摩托车拥有量增长缓慢,占民用车辆的比重持续下降。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轿车作为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购买摩托车的群体逐渐降温。2014年末,全市摩托车拥有量36.7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3%,摩托车拥有量占全市民用车辆总数的53%,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 (四)机动车驾驶人员较快增长。在民用车辆稳定增长的同时,学习机动车驾驶的人数也不断增加。2014年底,全市机动驾驶员人员达到88.03万人,比去年增加52910人,同比增长6.4%,其中汽车驾驶员64.0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7452人,同比增长11.8%。1-3年驾龄的驾驶人有21.01万人,占总数的23.9%;6-10年驾龄的驾驶人有22.7万人,占总数的25.8%。从驾驶员的年龄看,主要集中在36-50岁(38.57万人)和26-35岁(27.55万人)这两个年龄段,两年龄段的驾驶人占总量的7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交通拥堵、行车环境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大量私家车涌入,城市道路负荷持续增加,再加上各种车辆驾驶员及行人文明交通意识不强、交通管理水平滞后,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行车环境逐渐恶化。尽管存在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物业小区停车费增加、油价上涨等现实情况,但是刚性需求仍在增加,居民购车欲望有增无减,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二)能源消耗增大,环境污染压力日渐加重。近几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大街小巷都停满了车辆,对原油的需求持续攀升,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一定压力。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废气及交通噪声也对城市居住环境及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驾驶员队伍不断攀升,安全隐患增大。2014年机动驾驶证持有人数达88.03万人。其中汽车驾驶证持有人达86.57万人,驾龄不满1年的汽车驾驶员7.1万人,驾龄在4年以下的汽车驾驶人28.11万人,占全部汽车驾驶证持有人比重达32.5%。快速增加的汽车新驾驶员,给交通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车辆增速过快,管理难。民用车辆的不断增加给车辆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是由于法治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客货车超限超载运营问题没有明显改观;二是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等社会车辆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三是道路使用频率增加,使道路损坏加速,增加了道路维修保养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民用车辆的快速增长,给全市经济和民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挑战。针对全市交通发展现状,建议有关部门科学引导,统筹规划,加强管理,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科学规划,全面提升现有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民用车辆的发展还将继续,车辆的行驶和停放,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科学的制定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尤为重要。一是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在交通道路(尤其是城区道路)的建设规划时,应合理设置交通网络包括:公共交通站点、停时停靠点、人行道(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非机动车道等,而且要从长远设计,不能只顾眼前。二是建立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