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新形势下衡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讨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4-12 14:43

 3月30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为湖南在中部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衡阳发展提供了机遇。作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衡阳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崛起中有基础、有优势,更有使命、有责任。对衡阳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在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争先作为,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具有衡阳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时期衡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剖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探索新形势下衡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县域经济基本现状

目前,衡阳市共有7个县(市),包括5个县,2个县级市。县域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5.4%;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237.2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3.8%;截止2019年底,县域总人口579.33万人,占全市的79.4%。“十三五”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靶向施策,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市县域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质量稳步提升态势。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各县(市)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1846.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237.26亿元,是2015年的1.2倍。其中,GDP总量超过300亿的县(市)有5个,分别为耒阳市(394.58亿元)、衡阳县(362.46亿元)、衡南县(356.01亿元)、常宁市(350.91亿元)、祁东县(308.71亿元)。从全省看,县域中有4个县(市)GDP增速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名较上年前移,其中,常宁市较上年前移14位;祁东县较上年前移12位;耒阳市、衡东县均较上年前移7位。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县域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构建全产业链,以商贸物流发展服务业,培育大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全新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升级。2020年,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9.9:38.2:41.9调整为18.8:32.8:48.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6.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7个县(市)均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中,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均达到50%以上。

(三)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全市县域不断抓投资、促销费、推进城镇化建设,培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投资保持稳步增长。2016-2020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1.7%,其中,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衡东县、衡阳县分别高于全市年均水平2.6、2、1.3、0.5、0.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20年,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7.87亿元,比2015年增加229亿元,2016-2020年平均增长7.0%。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2019年末,全市县域城镇常住人口579.33万人,城镇化率达45.4%,较2015年末提升4.3个百分点。

(四)经济效益逐步改善。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县域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09亿元,增长3.6%,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42.1%,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县域平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44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市)达到4个,分别为衡阳县、衡南县、耒阳市、常宁市。城乡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县域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40元,较上年增加1875元,增长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63元,较上年增加1564元,增长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7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6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实力偏弱。全市95.4%的土地面积、80%的人口在县域,虽然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的67%,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偏低,例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58.7%,县域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全市的42.1%,与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不匹配。2020年,省内的长沙、浏阳、宁乡、醴陵、湘潭五县(市)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而全市县域GDP体量最大的耒阳仅为长沙县的21.8%、浏阳市的26.4%、宁乡县的35.7%、湘潭的78.8%,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差距还比较大,缺少能与全省十强、全国百强相提并论的大县强县。

(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总体来看,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市)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大、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市)发展速度偏慢,经济总量小、财力较为紧张。从经济总量看,县域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为耒阳市,最小的是衡山县,两者GDP总量相差2.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差1.9倍。从发展速度看,7个县(市)中,常宁市GDP增速最高,与最低的相差0.8个百分点;祁东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最高,与最低的县(市)相差7个百分点。

(三)转型升级任务较重。衡阳是农业大市,特别是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大,7个县(市)一产占比均在16.5%以上,远高于全市12.6%的水平,农业经济特征明显,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虽有所发展,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大部分工业企业消耗高、附加值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县域工业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征,工业实力还较弱,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明显滞后,对二、三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支撑不足。

(四)金融支持力度不强。从存贷比情况看,2020年末,全市县域存款余额为2405.13亿元,贷款余额为1236.11亿元,存贷比为51.4%,远低于全市水平,县域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大部分上存到上级银行,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高。从金融信贷情况看,县域金融机构推行的金融产品大多存在由上至下的“城市化”痕迹,针对性差,准入门槛高,应用范围有限。同时,大部分县域企业分散度高,银、企之间交流存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便,而政府牵头的银企对接会、座谈会规模和灵活性有限,只能部分缓解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衡阳市县域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占比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基石在县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力在县域,高质量发展潜力和优势也在县域。必须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市重大战略,集全市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以特色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加快推进“黄绿红蓝”彩色农产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两茶一果一花”等特色产业。围绕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振兴农产品品牌,提升县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抓实产业链条建设。认真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不断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融合,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集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继续按照"两网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总路径,主动对接省20条产业链和市14条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三是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居民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商贸零售、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优质提升。抓住国家扩大内循环的有利时机,以市场建设为支撑,建设特色旅游景观村镇,努力打造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精典特色旅游线路,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以改革开放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理顺职责关系,完善行政执法管理,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继续深化产业链工作,按产业、产品组织实施市场经济的领导,成立由县级领导负责的“产业链推进办”,围绕一项产业或一个方面的工作,专抓专管,既抓生产,又抓流通,实施全面领导和全程服务。二是加强银企对接。持续抓好金融惠企政策的精准对接,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畅通政银企沟通对接渠道,推动解决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等问题,打通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不断探索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抓实政策配套,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形成政银企三方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结合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县域对外开放的活跃度和外向度。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开放领域,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存量资源招商等举措,做到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加稳健“走出去”,提升县域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以城乡统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抓好城乡规划一体化建设。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的理念,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县域规划一张图。二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断头路打通、背街小巷改造的建设力度,形成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居民幸福感。积极推进城镇公交、供水、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推动县域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集聚,增强就业和人口吸纳能力。

                                              

                                                                           (供稿:综合研究室 李林)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