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规模扩大新突破 消费升级稳推进 ——"十三五"时期衡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02 11:08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尤其是2020年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衡阳市积极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消费热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张、结构优化调整、热点层出不穷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消费品市场呈现积极变化

"十三五"期间,衡阳市积极推动消费市场发展,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消费规模与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长速度稳中趋缓。"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3.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7倍。2016—2019年四年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屡创新高,四年期间年均增量近140亿元。202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受新冠疫情影响略有回落,但总量仍有1594.34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虽低于"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5.4%的水平,但仍属较快增长水平。分年度看,2016—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1.8%、11.1%、10.7%、10.3%、-2.6%,总体来看,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逐年温和放缓态势。

(二)住宿餐饮有力拉动,批发零售继续主导。"十三五"期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聚餐活动呈次数增多、规模扩大趋势,同时休闲时间增加,旅游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推动住宿餐饮业市场稳步发展。2020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4.9亿元,是201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7.0%。批发零售业五年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继续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主导地位。2020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44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5.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4.6%。

(三)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品质类商品销售畅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消费结构逐步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居民消费从注重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商品零售额来看:一是文化娱乐消费逐渐引领市场潮流,受到大众青睐。2020年,娱乐体育类零售额0.78亿元,比2015年增长39.2%。二是汽车消费经历快速成长期,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的主打商品。2020年,汽车类零售额146.24亿元,比2015年增长64.4%。三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居民购房热情不断高涨,带动居住类相关商品消费大幅增长。2020年,建筑及装潢类零售额4.39亿元,比2015年增长61.9%。

(四)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覆盖全市城乡的市场流通网络日趋完善,以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为主的城市生活性市场体系日渐成熟,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2020年全市实现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8.57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占零售总额比重的86.5%,比2015年下降3.9个百分点。在城市的商业设施日趋成熟完善的同时,各种现代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也从城市走向农村。2020年,全市实现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5.78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占零售总额比重的13.5%,比2015年有所提升。

二、需补齐的短板

"十三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市场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加之近期我国疫情仍将处于零星散发状态,必将对消费品市场传统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如何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消费品市场中消费主体、消费结构、消费模式等仍待改善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一)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全市批零住餐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占据主体,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面统计的企业数量少,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难以形成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单位共947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到25%。全市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批零住餐企业只有6家,其中最大的商贸企业(除烟草、石油类企业外)年销售额不足40亿元。

(二)传统零售支撑作用减弱。近年来随着网络零售的迅速发展,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采用更加便捷、消费体验感强的网购、直播购物、社交+电商等新购物模式,消费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全市实体零售店形成销售分流,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2020年,全市88家传统百货、超市类法人零售企业中零售额较上年下降的有20家,传统百货、超市类等重点零售企业增长乏力,对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支撑力进一步减弱,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也不断增强。

(三)新零售发展相对滞后。全市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商贸企业缺乏品牌化建设和差异化打造,营销形式较为单一,营销理念和管理手段创新性不足,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不够。尽管一些实体商贸企业通过引进电子支付、线上下单等方式进行转型,但是创新性还有待加强,运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模式、运用智能化手段增强消费者体验等措施尝试不足,制约了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程,影响了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2020年,全市有69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涉足互联网商品零售、网络订房和订餐,仅占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7.3%。

(四)行业发展结构布局单一。2020年,汽车类、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在限上企业零售中占比近六成,过分单一的市场结构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当前汽车市场相对趋于饱和,汽车消费需求逐步降低,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较2015年增速下降23.7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疫情期间,石油类商品需求锐减、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导致石油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7%,已成为影响消费品市场回升的主要因素。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消费品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变革。建议在增加品质商品供给、鼓励新兴业态发展、营造优良消费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激活消费品市场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增加品质商品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提升品质商品供给。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形成新供给,实现基本消费向品质消费的跨越,为消费品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消费品创新升级。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加快二手车置换,加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家具、智能洁具、智能厨具等新型家用信息产品,促进耐用品消费。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大对居民关注的健康、文化、医疗、教育等新型消费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

(二)鼓励新兴业态发展,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龙头企业新零售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发挥龙头企业在协作引领、技术示范、知识溢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在新零售方面的实践性体验。发挥协会纽带作用。充分发挥零售业相关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行业纽带作用,为新零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系统、管理、咨询等支撑服务;通过策划商业会展、主题论坛等形式,为零售商、供应商、互联网运营商及专家学者等相关主体搭建交流合作、信息共享的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新零售企业发展。

(三)增加收入稳定就业,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居民有能力消费。做好"稳就业"工作,持续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使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足用好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切实为创业者减轻负担。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济制度、低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财政支出更多投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安全等领域,为鼓励大众消费解除后顾之忧,努力形成"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社会氛围。

(四)切实优化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极发展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营销体系,提高消费便利性。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网络欺诈等行为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服务诚信等方面严控严管,从根本上降低消费安全隐患。加强对电商的监督管理,规范电商平台竞争秩序,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供稿:贸经科 李芝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