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打造科技发展"强引擎" 唱响创新发展"好声音"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27 16:28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八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引领下,衡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奋勇前进,全市科技创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衡阳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科技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开启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征程。

一、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深化

(一)科技发展日趋巩固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衡阳的科技发展开始起步,但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科技工作一度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来又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至此,衡阳科技开始迅速发展,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从无到有,实现国家级创新载体零的突破;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由少及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衡州大地遍地开花;民生科技、知识产权从粗至精,推进科技为民入脑入心。2018年4月,衡阳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21年5月,衡阳被确认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功跻身全国50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行列。

(二)科创体系日趋规范完善

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涉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等方方面面。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共识。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的意见》、《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了创新激励措施,提高了创新奖励标准。制定修订了《衡阳市专利资助办法》、《衡阳市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细则》《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衡阳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上述战略的基础上,衡阳构建了"1+X"制度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链发展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数字衡阳"建设管理办法》等创新性政策文件,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举措。选择了政策加产业双轮驱动的路径,确立了"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特色、引领示范"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载体建设成果丰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取得进展"的可喜局面。

(三)创新平台日趋成熟给力

衡阳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重点工作来抓,着眼需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2004年,衡阳第一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获批;2007年,衡阳第一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获批;打造湖南省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思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立了衡山科学城科创中心企业孵化器等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衡阳中关村金种子创业谷等5家省级众创空间。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012年,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西渡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2017年,衡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衡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2018年9月,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及以上园区11家,其中1家国家级高新区、2家省级高新区、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3家省级工业集中区。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令人瞩目

(一)科技投入加大彰显新担当

衡阳市政府出台了《衡阳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近三年来,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预算每年递增30%左右,全市公共财政科技支出占市公共财政支出比达到2.05%;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由3.24亿元增至11.9亿元。加大财税优惠政策兑现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新领域,近三年,全市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的比重由0.18%升至0.51%,增长1.8倍。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成立高新南粤基金,成功发行总规模20亿元的湖南第一支双创专项债,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服务。高起点规划,现已投入30多亿元建设"衡山科学城";持续投入300多亿元,高标准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

(二)科技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年R&D人员16829人,R&D人员全时当量为10229人年,其中基础研究人员872人年,应用研究人员1202人年,试验研究人员8154人年。衡阳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113家,包括"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在内的众创园区(平台)90余家,高素质技能工人50余万。2021年4月,我市"春潮雁聚"专项行动,一次性成功签约引进152名博士;首创"UP"(University & Park)模式,2019年当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8个。成立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智库,吸纳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人物81人。

(三)科技创新发展呈现新气象

2020年衡阳拥有各类市场主体39.75万户,其中企业(含农专)主体8.29万户;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1家,其中,国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家。入驻中小微企业850余户,孵化企业近300户,吸纳4万余名劳动力就业。数字经济走廊抢占先机。依托全长23公里的衡州大道,辐射50平方公里,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目前已汇聚包括区块链产业园、智慧医疗产业园、高新软件园、创新中心、创业中心等近30个专业园区,拥有市场主体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17家。

(四)科技成果培育取得新成绩

2019年衡阳市R&D活动中专利申请数为2478件,发有效发明专利数2178件,发表科技论文5187篇。全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15家,小巨人企业84家,中小型科技企业47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3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近100家,入驻小微企业13000多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衡阳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9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48项。央视"创业英雄汇"专门举办衡阳站活动,共有5家衡阳企业走上"创业英雄汇"舞台。

三、产业规模显著提高,高新产业健康发展

(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从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看:2020年,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企业为786个,是2001年的7倍,年均增长10.75%;实现高新产值1793.21亿元,是2001年的50.57倍,年均增长22.9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1.81亿万元,是2001年的65.4倍,年均增长24.61%。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为1581.06亿元,是2001年的48.54倍,年均增长22.67%;高新技术产业利润总额123.89亿元,是2001年的28.8倍,年均增长19.36%。

从R&D研发投入看:2019年全市有R&D活动单位个数为622个;R&D经费内部支出46.16亿元,是2009年的5.6倍,年均增长18.8%;其中基础研究支出2.64亿元,是2009年的4.5倍,年均增长16.1%;应用研究支出4.99亿元,是2009年的16.1倍,年均增长32.0%;试验发展支出38.52亿元,是2009年的5.2倍,年均增长18.0%。

(二)结构调整继续优化

1、从高新增加值占比看。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87%,比2001年提高14.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2、从高新领域占比看。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业四大高新领域分别实现增加值85.57亿元、58.15亿元、133.64亿元、78.4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10%。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比重为64.35%。3、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比看。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比重为61.84%;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为55.04%。

(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

2020年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0项,3个项目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8个项目入围科技部"百城百园"专项,5个省级"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全年获得研发投入奖补企业数91家,获得研发奖补高校数3所。2021年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交大-衡阳5G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项目、湖南工学院特种钢管深加工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林下药用植物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示范基地项目、衡阳师范学院铀矿勘查技术创新平台项目、湖南捷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基于T40芯片深度学习AI智能摄像机的产业项目、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人凝血因子Ⅷ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6个项目获2021年省预算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专项支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体系发挥重要促进和引领作用,对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回首过去,衡阳科技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路,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立足今日,衡阳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衡阳攻坚克难、永不言弃。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一体两翼"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社会科)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