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恰百年风华正茂 数衡阳工业辉煌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27 17:05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衡阳人民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工业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总量倍增、质量效益显著增强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衡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强市"建设,不断谱写工业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发展历程

工业是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强市之本,立市之基。建党百年,是衡阳工业萌芽初创、全面发展、迅速崛起、成就辉煌的100年。从百年的历史跨度看,衡阳工业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战火中铿锵(1921-1949年)——近代工业起步初创阶段。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衡阳凭借着丰富的毛竹、木材、陶土等资源,先后形成了古衡州窑、江州青铜、酃清贡酒、古法造纸(蔡伦造纸)、筷子州造船等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手工业。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以衡阳市东阳渡兵工厂、秦记电灯厂为代表的国营与民营企业的成立与发展,拉开了衡阳现代工业的序幕,这些企业具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职业化的工人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推动了衡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前,许多工业内迁到衡阳,水口山铝锌矿局、中国植物油料厂、衡阳轧花厂等企业纷纷成立。这一时期,衡阳的工业产值一度排名全国前列,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给衡阳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级阶段的奠基基础。然而,由于战争的扰劫破坏以及洋货大量输入的影响,衡阳工业渐趋衰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衡阳已陷入生产落后、百业萧条、人民困苦的境地。

(二)探索中前行(1949-1978年)——工业恢复发展与调整阶段。

1949年10月,衡阳刚解放时,全市只有4家小工厂和248个小作坊,从事小五金生产和修配工作,年产值仅3530万元,衡阳完全是一个百业凋零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征管和接收外国在华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同时,对私营经济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全市进入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9.0%,年均增长21.5%。这一时期,基础十分薄弱的工业得到一定发展,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全市着手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和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末,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比1949年增长3.86倍,年均增长21.9%,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这一时期,衡阳中药厂、衡阳市清水塘铅锌矿、衡阳界牌瓷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初步搭建起了衡阳工业化的骨架,工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国家投资建设的一批工业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全市工业行业门类逐步齐全,生产规模明显扩大。1959年,衡阳工业总产值比1956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50.9%。然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使工业企业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乡村工业一哄而起,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工业发展畸形,社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1958年秋冬大练钢铁,导致年度工业企业数和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分别增长241%和101%,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导致工业生产建设难以为继,许多企业被迫停工或停产。

三年"大跃进"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以及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摆脱困境,1963-1965年,衡阳认真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高消耗、高成本、低质量、低效益的企业,尤其是其中与国有企业争原料、争市场的乡村企业,坚决采取关停并转等有效措施予以调整,经过三年经济调整,衡阳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二五"时期,衡阳自行研制开发了牙轮钻机、连续铸钢机、井下铲运机等一批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了中华牌锁具、工农牌手扶拖拉机、芙蓉牌手表、湘江牌自行车等3500多种名优产品,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7种,创造了"湖南工业三分天下衡阳有其一"的奇迹。

1966年开始,衡阳陷入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遭到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工业停工停产,经济陷入艰难境地。1967—1968年,衡阳工业生产急剧下滑,年均下降21.6%,1969—1973年虽然工业有所恢复,但1974年再度陷入"低谷",比上年下降24.0%。由于衡阳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他们坚守职责、坚持生产,使衡阳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在困境中依然能够艰难地向前发展。1976年衡阳工业总产值10.21亿元,比196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2.6%。这十年,衡阳投资新建了湘衡盐矿、自行车厂、无线电总厂(现北方光电)、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等一批国有企业,为全市工业经济改革开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改革中奋进(1978-2012年)——工业改革开放发展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衡阳不断探索改革开放新领域,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转换,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1979年,全市上下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工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工业产业、产品、技术结构进行调整,衡阳工业快速发展。1984年,衡阳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积极推进体制改革,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实经济责任制等措施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这一时期建成的衡阳冶金机械厂(现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耒阳电厂(现大唐耒阳发电厂)、耒阳市遥田水电站有限公司等,都成长为衡阳的重点企业。1985-1988年,全市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深化改革,企业在组织生产、产品销售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工业生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8%。改革开放初期,衡阳的"三转一响"飞雁缝纫机、芙蓉手表、喜鹊自行车和收音机等工业品牌成为新婚家庭的标配;界牌的瓷器、衡阳的锁具畅销国内;衡阳手扶拖拉机赢得了"湖南农机看衡阳,衡阳农机看小拖"的美誉。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结束了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衡阳以此为契机,按照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企业改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从1988年开始股份制试点,至1997年实行股份制改造企业17个,其中上市公司3个,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1/6,上柜公司10个;衡变、湘运、飞龙、三华等企业首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制试点;25家企业实现了兼并联合;82个市县工交企业进入破产程序。1992-1998年,衡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8%。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升,国内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一部分国企在改制中轰然倒闭;另一部分企业浴火重生,凤凰涅盘,这些企业的发展,成为老工业城市新的支撑。1999—2002年,衡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增加值年均增长14.3%。

2003年,衡阳全面实施企业改制,通过"一企一策"、"靓女先嫁"、"挂大靠强"等措施,引进了130多家战略投资者。2006年,白沙工业园区,松木工业园先后开园,在新型工业化的统揽之下,衡阳逐渐形成了输变电制造、有色冶炼、钢管深加工、盐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6大支柱产业。2003—2012年,衡阳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8%,增加值年均增长22.7%,增加值增幅最高年份(2007年)增长28.8%,其余年份增幅都在20%以上,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工业发展的黄金期。

(四)奋斗中复兴(2012年至今)——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逆境逆势中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工业经济发展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6—2020年,衡阳通过大力实施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等战略,推动"工业强市"加快建设,大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建链补链强链"产业链集群发展新模式,衡阳工业化在优化升级中稳步前行。这五年,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整体退出烟花爆竹产业,关闭煤矿、非煤矿山88座,处置国有僵尸企业16家,减税降费189.7亿元,经济增长"红利"不断释放。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7.2%,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4%和23.4%。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省级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65.7%提高到2020年的69.1%,园区集群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显现。

二、辉煌成就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工业经济快速恢复、发展、崛起,不断跃上新台阶。1949年,衡阳工业产值仅3530万元,1978年达到15.3亿元,1993年突破100亿元大关,1999年突破300亿元,2008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9年突破1500亿元。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1949年的4家小工厂猛增到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时的4496家。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35.33亿元,比1978年增长214.3倍,年均增长12.8%。

2、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全市原盐产量由1970年的0.19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56.06万吨,增长1346.7倍,年均增长15.5%;十种有色金属由1983年的2.02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71.42万吨,增长34.4倍,年均增长10.1%;变压器产量由1962年的2万千伏安增加到2020年的10583.8万千伏安,增长5290.9倍,年均增长15.9%;钢材产量由1957年的0.03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79.89万吨,增长5995.3倍,年均增长14.8%。"十三五"以来,衡阳制造业"绿色化"生产步伐加快,生产更加节能与环保,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推进,新产品不断出现,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传感器、智能音箱、锂电子电池、模具等实现从无到有,光电子器件、汽车等产品实现从少到多。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由2016年的98.7%提高到2020年的99.8%,年均生产销售率达99.1%。

(二)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1、工业门类日益齐全。新中国成立初期,衡阳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结构较单一,主要以私营小手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建成了以钢铁、电子、装备制造、有色、化工、建材、食品、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门类齐全、富有衡阳特色的工业体系。到2020年, 在国家划分的41个规模工业大类行业中,衡阳已覆盖了37个行业大类,行业覆盖面达90.2%。其中,规模工业主导行业达到8个,数量较"十二五"末增加1个,营业收入总占比为69.5%,较"十二五"提升0.8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分布于有色冶炼、非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冶炼、非金属采选。全市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多样的发展格局转变。

2、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2020年,衡阳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打造以"八大基地、八大工程、一轴三廊、十四条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强市,并逐步在产业链建设、园区升级、企业发展、要素支撑、营商环境、产业升级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衡阳高技术工业和高加工度工业仍增长14.6%、5.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9.2、0.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真空器件制造业增长32.6%,光学仪器制造业增长19.4%,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长22.8%,生物药品制造业增长7.3%,均高于全市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速。

(三)园区产业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地位日显

1、园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成就产业发展高地。从1992年耒阳、衡山、常宁水口山三个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园区开始,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形成了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的"1+10"态势。其中,白沙工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松木经开区的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在全省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衡阳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省级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65.7%提高到69.1%,年均占比达68.4%,园区集群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显现。

2、私营经济逐渐成为主导。改革开放以来,衡阳从强化引导、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入手,非公有制经济经营单位数量显著增加,经营范围更为广泛。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全市2018年共有个体经营户345766家,较2013年增长153.4%;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29850家,较2013年增长53.3%;其中私营企业25663家,较2013年增长75.8%。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范围由原先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传统的服务业逐渐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扩展。非公有制经济从微不足道到占据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为2031.02亿元,增长8.6%,快于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60.2%,非公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回首百年沧桑岁月,不忘初心再踏征程。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奋勇争先,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大干实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强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续写衡阳工业经济更加壮丽辉煌的篇章,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省域副中心城市力量。

(供稿:工业科)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