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现代农业党擘画 乡村振兴民丰殷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27 17:08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衡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保障供应能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加以落实。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近五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67.48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科学配套,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全市积极组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596.07万千瓦,是1949年(18.79千瓦)的31.7万倍,是1978年(34.62万千瓦)的17.2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15万台,收获机械8905台,水稻插秧机3600台,农机总量达到86.5万台(套)。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3.2%,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1%。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全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近五年来,依托农业院校等培训机构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451人次,首批10名从业人员获得国家职业人才测评中心签发的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暨职业人才技能证书。

二、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

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不断扩大,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82.11亿元,是1949年的的259.8倍,是1978年的53.0倍。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9年牧业产值首次超过种植业产值,成为农林牧渔业中的第一大行业;2020年牧业中生猪产值逼近种植业产值,差距逐步减少。种植业内部结构中,2019年蔬菜产值也首次超过粮食产值。

从农林牧渔业结构看,种植业占比不断下降,牧业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种植业实现产值272.7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9%,近五年下降7.2个百分点;牧业业实现产值341.9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7%,近五年提高8.4个百分点。

从种植业内部结构看,粮食占比下降较快,蔬菜占比较为稳定。由于粮食产量和价格的相对稳定,粮食产值的总量近五年来变化不大,但放在整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看,粮食占比下降较快。2020年,粮食实现产值100.4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8%,近五年下降4.6个百分点;蔬菜实现产值117.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0%,近五年来占比保持稳定。

三、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更加有序。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势,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92.42万亩,占全市耕地保有量的62.4%。

二是新兴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兴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代农业活力日益增强,经营实力不断壮大。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8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8434个;家庭农场突破两万个。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大量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三是新型生产模式快速发展。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原有的资源和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推动了全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国省三星级以上农庄达到148家。祁东县、常宁市获评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和先导区,累计打造常宁塔山乡、衡阳县曲兰镇、衡东县三樟镇等国、省级产业强镇12个。

四、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粮食产量保持稳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近五年来,全市粮食总产量常年保持在3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20万亩以上。据国家调查队调查,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317.54万吨,播种面积为722.24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62.26万亩,稻谷产量296.53万吨。

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提升。全市大力实施强农行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和休闲农业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黄花菜、黄贡椒、三黄鸡、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三黄两茶"成为衡阳农业产业化最亮丽的名片。11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22家企业获批成为"湘江源"公共品牌授权企业。

三是生猪供应加快恢复。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生猪出栏断崖式下滑,为了有效遏制生猪供应下滑,全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培育生猪养殖专业村,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和现代化生态猪场。据国家调查队调查,2020年生猪出栏526.54万头,基本止住了大幅下滑的趋势。生猪存栏419.7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2.61万头,生猪产能基本得以恢复。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四是水产品供应充足。全市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提高水产品养殖比重,尤其是大力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渔业进入绿色发展期。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8.41万吨,是1949年的88.8倍,是1978年的14.6倍。

五、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市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功创建3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省级精品乡村。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严格规范农村建房,有效整治中心集镇,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

二是乡村治理更加完善。成功创建6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探索了衡阳市“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衡阳县“同心道德积分银行”、衡南县“屋场恳谈会”等乡村治理模式和经验。

三是人民生活日益丰盈。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05元,是1978年的206.8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改善,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小汽车23辆,摩托车92辆、电瓶车21辆,淋浴热水器81台,空调65台,电冰箱98台,彩色电视机112台,电脑28台,手机311部,高档日用消费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足、越来越便利。

(供稿:农调队)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