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1-7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2-08-26 10:55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紧抓"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速推进聚力"中心化"进程,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与1-6月持平。一是采矿业引领增长。分三大门类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采矿业增长13.3%。部分重点涉矿企业的有序复工,为工业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因素。二是主要行业支撑有力。主要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增长34.3%、16.3%、14.9%14.2%。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1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0.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有效投资稳中有进。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较1-6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一是新增项目有力有效。全市新增项目827个,新增计划总投资1317.4亿元,其中新增五千万以上项目336个,五千万以下项目452个,房地产项目39个。二是政府项目支出加快。国有投资增长8.7%,民生工程投资项目增长12.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1.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投资强力支撑。在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的推动下,全市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4%、48.5%、46.0%,分别高出全部投资增速7 、39.1 、36.6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2%,高于上年同期9.6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持续复苏。1-7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19亿元,同比增长2.2%,较1-6月加快0.5个百分点。一是升级类消费持续改善。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9.8%、50.7%、18.1%。二是大宗商品消费增势强劲。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持续增长,1-7月速达26.7%。车购税减半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汽车类增长12.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52.8%。三是服务消费明显复苏。得益于多项活动助推,住宿餐饮消费日益活跃。7月,限额以上法人住宿单位客房收入降幅比上月收窄7.5个百分点;餐饮单位餐费收入增速比上月加快10.5个百分点。

(四)服务行业加快恢复。1-6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68.30亿元,增速26.6%;实现营业利润13.12亿元,增长8.5%。一是基本面持续向好。从增长面看,十大行业除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外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涉及GDP核算的8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从盈利面来看,规上8个行业全部实现盈利,企业盈利面为77.0%。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新兴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57.9%30.1%24.9%。三是新增单位带动有力。1-6月新增单位营业收入12.32亿元,去年同期数为0.44亿元,贡献率为33.6%,拉动服务业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1-7月,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7个,位居全省第二。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增长仍有压力。一是市场需求不足。从PMI看,全国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48.5%,比上月下降3.01.9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从PPI看,全国同比涨幅从去年10月份的峰值13.5%逐月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4.2%。从销售看,1-7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增长乏力。受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基础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化工企业生产运行不佳。7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0.5%。三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受困于"价格剪刀差",缺乏议价能力的小微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1-7月,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8%,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0.4个百分点。其中,515户小微企业产值负增长,负增长面39.7%,合计同比下降38.5%。 

(二)投资后劲略显不足。一是在库项目剩余投资不足。截止7月底,全市在库项目剩余计划总投资2536.0亿元,同比下降8.5%。二是新增项目质量不优1-7月,全市新增项目827个,其中30亿元项目仅一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39个;5亿元以上新增项目合计新增计划总投资354.5亿元,占全部新增项目的26.9%,该占比较低反映了我市大项目少且质量不高的现状。三是房地产投资不容乐观。1-7月,全市房地产投资下降5.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4.8个百分点。1-7月全市房地产项目新增仅39个。

(三)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一是市场信心仍需提振。当前,疫情仍有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多种内外因素迭加影响到居民消费信心,消费需求动力有所减弱,消费市场总体信心仍然呈现疲软态势。二是线下服务依然承压。尽管居民餐饮消费逐渐增多,住宿餐饮业回暖较明显,降幅不断收窄,但1-7月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仍为负增长。可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住宿餐饮企业经营成本大,短期转型较难,随时可能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住宿业恢复增长需要较长过程。三是线上消费匹配度较低。1-7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4.6%,销量仅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2.8%。网络零售发展水平与居民网上消费能力的匹配度较低,外地电商对本地消费分流明显。

三、下阶段经济走势初步判断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下半年,既要应对疫情防控、美国遏制围堵、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胀高企这样的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也需要解决内需不足、预期转弱、风险累积这样一些内在和内部的矛盾和问题。7月的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因素。一是局部疫情反复,制约经济运行。二是高温变化超预期,造成电力短缺。三是房地产供需双弱,拖累内需增长。四是地方财政的困难程度比预期来得猛、来得早。我市经济发展走势看,1月至2月,我市经济呈稳中向好态势。3月至5月受突发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5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和多项纾困政策落地,主要经济指标在5月实现企稳,6月实现回升,7月呈小步上扬态势。其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由1-5月的7.1%、1.1%回升到1-7月的9.4%、2.2%,分别回升了2.31.1个百分点。综上分析,宏观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诸多,但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如不出现大的不可抗力突发因素,经济稳定恢复的进程仍将继续。

四、几点建议

势要起而不可落。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做好稳定生产、扩大内需、助企纾困、提振预期等工作,全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筑牢经济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经济监测。一是适时开展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全面梳理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及省、市出台的配套措施执行情况,适时开展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分析,对效果好的政策要进一步扩展,对效果不明显的要分析原因,放大政策红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对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测、预警和研判。围绕本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内外需求恢复、企业经营效益变化等问题,加强对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测、预警和研判,找准薄弱环节和短板,切实开展锻长补短。三是密切关注当前民生热点问题。7月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造成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旱情,同时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供电、供水紧张。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研判,精准调度,压实责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供水、供电安全。

(二)筑牢工业基本盘。一是强化纾困帮扶工作提高存量。深入推进"千人联千企"行动,进一步摸清企业发展现状,落实落细好降费退税等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能、劳务、资金、土地、原材料等问题,合理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二是有效指导企业生产盘活增量。充分利用稳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复工达产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有效指导企业实施"原地倍增"工程和涉矿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三是聚焦产业集聚发展引入新量。围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强链补链,推动工业经济内循环发展,加强产业链上招商引资,梯次培育产业链内企业入规入统。

促进消费有力回升一是有力激发居民消费。全面落实国省促消费恢复政策措施,大力开展系列优惠促销活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工会、党建活动,以政府消费带动居民消费释放潜力。二是着力培育新型消费。积极适应疫情形势变化,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模式,着力打造一批有规模的特色电商企业。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省市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密切关注我市的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舆论引导,全面稳控各项风险点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加快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五制一平台"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特别要紧盯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堵点"、"难点"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力度。针对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要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结合实际重点围绕优势产业链,编制一批有特色、有深度和吸引力强的项目。三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全力推动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

                                                                                                  (供稿:综合研究室刘涛)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