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贯彻农业强国战略部署 推动衡阳现代农业发展——基于SWOT分析的衡阳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3-02-22 14:5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衡阳市委、市政府锚定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积极推进衡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为贯彻农业强国战略部署奉献衡阳智慧和担当作为。为此,衡阳市统计局成立专题调研组,走访市农业农村部门、调查队系统、各县市区和部分企业,采集到衡阳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提出发展路径选择,形成本材料。

一、衡阳市农业总体情况

1、基本情况

衡阳市是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行政区划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五县二市五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耕地面积531.95万亩,其中水田452.64万亩;耕地面积居全省第三位。全市以红壤、紫色土为主的土地资源极为适合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衡阳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生猪供应基地,7个县市全部入围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2年度全省产油大县评审结果显示,衡阳市7个县市全部入围菜籽油大县,6个县市入围茶油大县。全国制种大县中,衡阳县是8个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之一。

2、农业生产情况

2022年,全市实现粮食产量308.47万吨,居全省第三位;生猪出栏692.24万头,居全省第三位;家禽出笼8618.43万羽,禽蛋产量21.98万吨;油料作物产量34.93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32.2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5.11万吨;水产品产量29.75万吨。

2022年,全市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2.87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316.49亿元,林业产值63.95亿元,牧业产值329.41亿元,渔业产值74.9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58.05亿元。从各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0%,上半年增长5.2%,三季度累计增长3.8%,全年增长3.8%,增长速度与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基本吻合,主要影响因素是生猪出栏量由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由一季度的23.9%下滑至全年的2.5%)。

2022年,全市实现一产业增加值471.10亿元,增长3.5%。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6%,拉动GDP增长0.45个百分点。

3、农产品加工情况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4666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766.51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3家,实现营业收入342.0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本和先进技术、现代装备有机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部条件

(一)优势因素分析(Strengths)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科学配套,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现有永久基本农田428.35万亩,2021年末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9.11万亩。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6.53万亩已开工建设,财政资金投入9.05亿元,建设任务和投资均居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全市积极组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2022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606.62万千瓦,同比增长1.1%。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02%,比上年增加1.4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32%,比上年增加1.65个百分点。

科技驱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牢牢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8%;2021年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01万元/人,比2020年增加1.70万元/人。

2、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粮食生产实现"两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708.70万亩,总产量为308.47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42.92万亩,稻谷产量287.54万吨。

生猪产能稳定恢复。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生猪存出栏断崖式下滑,为了有效遏制生猪供应下滑,全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培育生猪养殖专业村,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和现代化生态猪场。2020年以来湖南省万头以上新增生猪产能建设基本情况数据显示,全市共新增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80个,新增母猪产能37.69万头,肥猪产能221.17万头,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2017年水平。

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和休闲农业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黄花菜、黄贡椒、湘黄鸡、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三黄两茶"成为衡阳农业产业最亮丽的名片。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祁东黄花菜获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衡阳湘黄鸡市场美誉度高;衡阳油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南岳云雾茶获评湖南十大名茶。

品牌培育成效明显。2022年,23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29家企业获批成为"湘江源"公共品牌授权企业。全市农产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8个,"两品一标"产品认证266个。

3、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新兴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兴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代农业活力日益增强,经营实力不断壮大。2022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3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8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633个,家庭农场2万余个。

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已争取国家产业强镇项目1个,申报省产业强镇3个、省农业现代产业园1个、省特色产业园8个,全市累计创建205家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成为了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助推产业链畅通。近年来,衡阳把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爆发点,并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衡阳数字经济日"。市农业部门成立"数字乡村办",目前开发的"农交汇"应用产品,为畅通农业产业链奠定了长远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电商服务站831个;培育50余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600余处。

三产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全市已有省三星以上休闲农庄121家,其中国家五星农庄5家,省五星农庄20家。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先导区各1个。

4、其他要素资源优势突出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衡阳接南北要冲,扼两广咽喉,是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有南岳机场、黄金水道2000吨级码头、八条高速公路、九条铁路。交通便捷发达,京广线湘桂线等多支重要干线交织于此。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衡阳是中华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神农创耒、大禹治水、嫘祖制衣等等,都与这片土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承汲取农耕文化的精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不竭动力源泉之一。

人文环境影响深远。敢为天下先是衡阳不可磨灭的人文特质,这里有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这里有近代世界两大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之一的王船山,这里更有亩产刷新世界纪录的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实验示范基地。以科技进步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人文环境对衡阳影响深远,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之一。

(二)劣势因素分析(Weaknesses)

1、农田基础设施落后

2022年7月初,出现持续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暴露出农田基础设施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我市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属于"土质"工程。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部分设施仍在"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作为农业领域最重要的公共品,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一产业投资占比低。农业目前是一个比较效益低、竞争力弱的弱势产业,难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农户出于投资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不会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2022年,一产业投资占全部固定投资总额的比重只有2.1%,同比下滑2.0个百分点,远低于同期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投资方向单一。从投资方向看,一产业投资主要投入的行业是畜牧业和种植业,2022年畜牧业占一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7.3%;种植业占45.4%;林业和渔业只有7.3%。

投资来源不宽。一产业投资主要来自民间投资,在2022年一产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达到97.3%,其他方面的投占比极低,而且畜牧业、渔业的投资来源全部为民间投资。

3、产业集群发展偏弱

产业链条不长。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为2.1,反映出我市农产品产业链不长,需要在延链补链上多下功夫。以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基本上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农产品较少。从行业大类看,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82.4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的53.4%;其他行业大类,食品制造业20.21亿元,占5.9%;木材加工和竹木藤草制品业28.48亿元,占8.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1.51亿元,占9.2%。相关产业链的延伸远不能止步于农产品加工,更应向机械领域延伸。然而,作为具备装备制造优势的大市,全市农林牧渔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不足4亿元,食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不足0.5亿元。

头部企业不强。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普遍形式,但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散、小、弱的问题。以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营业收入过10亿的企业仅有一家造纸企业,过亿元的企业93家;从企业资产总额看,过10亿的企业没有,亿元以上企业54家,户均资产只有0.55亿元。生猪和稻谷是全市的优势农产品,产量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却没有一家营业收入过10亿的肉类加工企业和食品制造企业,粮食加工行业没有像常德金健米业这样60亿规模的企业来引领,肉类加工行业缺乏株洲唐人神这样200亿规模的企业;油茶、油菜籽是全市特色农产品,但龙头企业规模远比不上岳阳的道道全、永州的新金浩。

2022年农民日报社发布了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中粮集团以6649.47亿元营收位居榜首,新希望、首农食品、万洲国际、北大荒、伊利股份次之,营收规模均在1000亿元以上。全省共上榜18家企业,唐人神以217.42亿元位居全省榜首;衡阳没有企业上榜。

合作关系不稳。产业主体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有效避免短期机会主义,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调研中部分农户反映,当农产品畅销时,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农户就有可能毁约;当农产品滞销时,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龙头企业就有可能毁约或者降低收购价。

三、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政策机遇

国家农业强国决策部署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备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2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指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带来的机遇。2022年,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引导农业及相关企业健康 发展,如《关于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

国家级金字招牌带来的机遇。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00个,我市衡阳县光荣入选,是全省仅有的4个县市之一。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以县为单位进行创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包括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将从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这三大体系的现代化。

2、市场机遇

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生活方式持续演进,直接推动着消费升级,也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在农产品需求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健康和科学的饮食。对食品质量和种类有更高标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个性化定制受到追捧,拉动农产品从种养到加工、上市的产业链条迁移,供需两端在消费升级节点上激荡出新的火花。

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已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城镇化率高达87.2%,对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衡阳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3、数字化机遇

数字化经营决策。借助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农业投入的精准决策和生产计划安排;借助于天气实时监测数据,提升农业风险感知能力,精准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通过市场行情数据及时预测农产品价格与利润,提高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设施农业。在衡阳一些现代设施农业中,数字化加速设施农业从规模大向装备强方向演进。特色农产品种植、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通过数字化,实现更精准的种养;无人农场、楼房养殖等新模式涌现。

数字化农技服务。数字技术嵌入到田间地头直至消费终端全过程,以数字化思维指导农产品研发与农业技术服务,在生产、经营、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数字化赋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外部威胁分析(Threats)

1、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才虹吸现象

劳动力资源减少。城市化过程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中老年留守群体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致使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缺乏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年龄老化且后继乏人,也会制约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应用型人才缺乏。一些受过中高等教育并拥有农业专业技术的中青年应用人才,也因为城市化的虹吸效应,流入到一线城市或省域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创业,造成二、三线城市现代农业应用人才缺乏。农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丰富的农业专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验,是本土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他们的外流,导致现代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2、规模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制约

规模化种植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规模化,规模化种植不仅对生态环境不好,对植物本身也不好。因为规模化其生产规律一定,物候期一定,容易给喜欢该植物的病虫提供有规律的环境,造成大面积病虫害,从而大量增加农药施用量,对耕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处理不当就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有些饲料中含有锌、铜、铅重金属和矿物盐较多,动物粪便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有些饲料含有蛋白质较多,动物粪便被降解成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3、市场化过程中的产品同质竞争

品牌同质化严重。农产品品牌不但数量少,品牌影响力还很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高度同质化。比如蔬菜水果等,同品类之间在外观和内在品质上差异都不大,在营养成分、性状、口感等方面高度趋同,区分度不高。

产品可替代性强。虽然农产品种类规格繁多,但是由于农产品基本成分和基本用途相同,从而造成农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比如,猪肉价格高涨,会引起牛羊禽肉需求增加;白菜价格上涨,会引起萝卜需求增加。

规模竞争力偏弱。主要的大宗农产品,同类农产品的产量规模低于周边市州。如粮食产量比省内排名第一位的市州少近70万吨,生猪出栏比省内排名第一位的市州少近100万头;油茶面临周边市县均在争当中国油茶第一市县的激烈竞争。

四、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SWOT分析矩阵

依据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衡阳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矩阵如图。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衡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其他要素资源优势突出;主要的劣势表现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和产业集群发展偏弱。面对农业强国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政策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市场机遇以及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应对农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影响和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因此,在衡阳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上,应当采取"增长型"战略(SO战略)并辅以"扭转型"战略(WO战略),采取以数字化优势抢占数字化机遇、补齐发展短板的策略,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议和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质支撑

设施装备配套完善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支撑。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稳定性。

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两种途径,实现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人均占有粮食600公斤,使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用水保障对现代农业发展影响重大。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与维护,进一步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设施。针对公益性较强、覆盖面广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服务网点布局,建设服务设施。以农机作业、统一供种、集中育秧、联防联治、检测检疫、粮食烘干等普惠性服务为重点,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市场。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供给安全

供给保障安全可靠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数量为导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受污染耕地保护利用,严格管控19.94万亩受污染耕地,全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或休耕。加强受污染耕地治理的次生风险评估,构建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的标准体系,实现耕地安全达标生产。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到100%,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我市农用地膜覆盖面积约101.81万亩,每年地膜需求量超过0.6万吨。由于可降解地膜工艺技术不成熟,导致地膜残留污染。因此,要加强生物可降解地膜研发和推广,减少地膜残留污染。

引导绿色种源推广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要从种源上进行破解,因为在育种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丢弃了部分抗虫抗病基因。要引导育种企业加强抗虫抗病基因种子的研发,创制以绿色、营养健康为标志的绿色种源,鼓励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推广应用绿色种源,从而真正实现少打农药、少施化肥的绿色发展模式。

3、发展数字农业经济,彰显竞争优势

面对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困局,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机遇,更是衡阳的优势所在。衡阳拥有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科创智谷、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衡阳高新电商产业园、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数字创新平台,衡阳"数字"土壤日益肥沃。

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建设全市水稻和油菜苗情远程监测系统、大田智能物联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农业生产领域建立了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采集各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实现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监测。

构建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效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推动涉农电商平台发展,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机制。大力推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农村直播新业态落地,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培养数字农民专业人才。人力资本在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数字农业核心要素是数据,关键因素是人,尤其是既懂农业技能又懂数字应用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衡阳作为教育资源大市的优势,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数字农民专业人才。设立数字农民岗位,给予职业技能补贴,引进一批数字农民专业人才,从而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

4、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韧性

产业链条健全高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如果农业只停留在第一产业,就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必须实现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产业横向融合。深入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增强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一方面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提升农业的环保价值,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三产融合层次。另一方面,利用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发挥农业的文化功能,建设与现代文旅产业相融合的观光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支持常宁市塔山推动"有机茶园+生态旅游+民族风情"融合发展;支持耒阳市油茶博览园继续做大做强,不负全国第一个油茶博览园盛名。同时也要鼓励其他县市区发展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形成重点突破与百花齐放并举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圈,促进农业产业横向高质量融合。

推动产业纵向延伸。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带动全市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的基地化生产,以及相关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服务基地+区域农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在农业主体培育方面,出台相关财税、金融支撑政策时,优先考虑向涉农企业倾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推动企业以股权为纽带进行强强联合,从而提升"两品一标"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实现一批企业营收规模率先突破20亿元,培育一至两家百亿本土企业,进而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延伸产业链,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供稿:农调队蒋濂)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