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统计分析 >
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趋势与政策效应的一致性分析
来源: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2023-03-22 09:50

2018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突出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支持政策,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对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规模以上服务业作为服务业领域监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衡阳市统计系统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应统尽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数据质量明显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趋势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服务业领域发展现状,也较好的反映了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从总量变化看,规上服务业营收总量不断提升,与衡阳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2018年以来,衡阳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落细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推进稳增长工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年提升,到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89.69亿元,比上年增长5.2%,比2018年增长34.3%,4年净增了1043.7亿元,再上新台阶。

这一时期,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单位数与营收总量大幅增加,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590家,营业收入总量284亿元,到2022年,单位数达到773家,营业收入总量390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31.0%和37.2%。与地区增加值现实同频增长,衡阳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规模以上服务业参与其中,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二)从内部结构看,现代高技术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与衡阳市着力打造"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和十四条产业链,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一致

衡阳市以十大主导产业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扶持和壮大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形成具有衡阳特色的产业新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以来,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得到了较好发展,单位数不断增加,营收总量屡创新高,占比明显提升。2022年1-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03.4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比重26.5%,比2018年提升5.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服务占比7.5%,比2018年提升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营收快速增长,2022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390亿元,增长18.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2.4%,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拉动规上营收增长9.6个百分点。衡阳市着力打造"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对优化规模以上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营收增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从新增单位看,规模以上服务业近几年新增形势喜人,与衡阳市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狠抓"四上企业"培育基本一致

近年来,衡阳市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按照"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提档升级,市场主体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22年出台《衡阳市服务"四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将"四上企业"培育作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四上"企业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18年以来,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形势喜人,2018年至2022年共计完成574家单位新增入库,其中2022年仅一年就新增251家,位居全省第3,占全省当年入库数的15%。

(四)从市州对比看,衡阳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总量和增速位居前列,与衡阳市加快推进"中心化"进程,不断强化省域副中心经济担当基本一致

近年来,衡阳市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紧扣"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围绕建成区域经济、消费、医疗、教育、应急"五大中心",持续强化区域吸引力、经济辐射力和示范引领力。全面推进五大基础工程,不断提升交通、物流、能源三大枢纽建设水平,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衡阳市"中心化"进程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名副其实。2022年,衡阳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前列。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总量和增速位居前列,2022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773家,位居全省第4,实现营收390.01亿元,位居全省第5,营收同比增长18.2%,增速位居全省第3,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从5个重点行业看,营收总量在全省排位普遍靠前,互联网和软件服务营收33.5亿元,位居全省第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0.2亿元,位居全省第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2亿元,位居全省第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4.7亿元,位居全省第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9亿元,位居全省第6。

(五)从企业经营状况看,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大规模退库的情况,与衡阳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有效的企业扶持政策基本一致

疫情期间,衡阳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制定防控策略,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坚决果断处置突发情况,疫情防控取得优异成绩,全市产业发展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衡阳市贯彻落实国省相关决策部署,采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提前支付惠企资金、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创新社保支持政策、减免园区企业租金等措施帮助影响明显的实体经济解难纾困,取得良好效果。疫情以来,虽然服务业部分行业和领域受到严重冲击,但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也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大规模退库现象。从企业亏损面看,2018年至2022年亏损面分别为13.4%、16.6%、23.8%、23.3%和22.5%。受疫情影响,2020年比2019年高7.2个百分点,但疫情3年亏损面总体不高,最高的2020年也只有23.8%,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三年趋势也相对平稳。

规模以上服务业如果出现关闭、注销或明显不达标等情况,需做退库处理,从2018年至2022年退库情况看,5年分别退库90家、104家、20家、63家和56家,疫情三年共退出139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六)从区域分布看,生产性高效集聚和生活性合理分布的发展特征愈加显著,与衡阳市遵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律,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基本一致

2018年以来,衡阳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带动提升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发展规律,依托国、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园区,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节能和环保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结合区位条件、城镇规模、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因素,围绕旅游、交通、教育、居民服务、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娱乐,因地制宜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从2022年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区域分布看,生产性服务业高效集聚发展特征显现,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服务企业12家,其中高新区和石鼓区有10家,占83%;软件服务企业30家,其中高新区和石鼓区16家,占53.3%;专业技术服务业全市32家,位于城区的有25家,占78.1%。生活性服务业合理布局的特征也得到显现,全市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业41家企业,遍布14个县市区(园区),17家修理业企业分布于10个县市区,最多的衡南县也只有3家,交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也实现了合理布局。

(七)从用工人数看,规模以上服务业近8成行业用工人数比上年增加,与衡阳市用心用情保民生,千方百计促就业,不断强化服务业就业功能基本一致

衡阳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018年以来,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产业园平台作用、坚持稳岗位与扩岗位并举、突出困难群体就业和失业群体再就业,不断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扶持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发展,支持服务业企业扩产扩招,推行疫情期间稳岗补贴政策等措施,不断强化服务业就业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业在保就业中的作用。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看,很好的落实了衡阳市就业相关政策,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期末用工70426人,增长3.7%,32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用工人数同比增长,2个行业持平,5个行业下降。一些新兴行业增速较高,比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4.2%,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72.7%。就业重点行业和劳动力密集行业也有一定增长,比如:物业管理增长6.2%,居民服务增长0.8%,教育增长3.9%,卫生增长2.7%。

(八)从企业成份看,民营企业高度参与并展现勃勃生机,与衡阳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指导思想,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基本一致

衡阳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衡阳市服务民营企业10条措施,建立健全党建引领、设立服务中心、开展联谊活动、设立"企业家日"、加强与民营企业联系等工作制度,保障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民营经济把服务业作为其发展重要领域,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民营企业同样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单位数看,2022年1-12月,全市规上服务业773家单位中,民营企业657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85.0%,民营企业成为规上服务业的主体。从经营状况看,657家民营企业实现营收201.8亿元,增长28.9%,比规上服务业整体增速高10.7个百分点;营业利润12.28亿元,增长24.9%,比规上服务业整体增速高2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高度参与并展现勃勃生机,为衡阳市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九)从企业景气调查看,受益于政策支持的企业越来越多,与衡阳市极力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与获得感基本一致

近年来,衡阳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政务服务提质升级为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九严禁"》等政策,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与法制化,衡阳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衡阳市排名全国第55名,较去年前进38位。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对规上服务业企业景气状况进行调查,从企业反馈情况看,2022年受益政策支持的企业数占比达到44.1%,比2018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其中受益简政放权的企业占比13.1%,比2018年提高6.6个百分点,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当前服务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行业部门繁多,制约了政策实施效果

服务业涉及16个行业门类和一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与主管部门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从当前情况看,有些细分行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有些行业虽然有主管部门,但缺少管理职能,有些行业频繁调整主管部门,再加上各级政府尚未建立权威的服务业综合协调机构,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协调推动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导致行业发展政策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难以保障,服务业政策支持力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

(二)内需动力不足,制约了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衡阳作为中部地区的地级城市,服务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内向特征,高度依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也密切相关,当前,衡阳市工业化在全省优势不明显,城镇化发展也进入减速期,同时,居民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购物取代实体购物,疫情期间更有向中老年群体蔓延的趋势,旅游、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也越来越倾向于市外消费和平台消费,就连对外关联度很低的餐饮行业也被平台分走一杯羹,服务业发展内需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2013年衡阳市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18年产业占比达到55.3%,从2018年至今始终维持在55%左右。当前,服务业产业占比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规模基本匹配,进一步提升占比的空间不大,如果内需动力不足的局面未能改变,未来一段时间,衡阳市服务业高速发展,占比快速提升将难以再现。

(三)内部结构不优,制约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衡阳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总量不大,占比仍然偏低,制约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从就业质量来看,当前服务业就业以传统行业提供的低端岗位为主,现代服务业专业性技术岗位总体不足,对人才吸附效果不明显,难以建立起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从税收贡献来看,2022年服务业税收占67.6%,贡献较大的均是传统行业,其中批发零售占15.5%,房地产业占13.5%,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仅占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仅占1.0%,现代服务业税收贡献较弱,行业发展仍处于投入阶段。从盈利状况看,现代服务行业盈利状况不佳,2022年1-1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行业营业利润0.13亿元,专业技术服务业0.66亿元,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0.04亿元,分别占规上服务业0.43%、2.2%和0.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处于亏损。

三、工作建议

(一)以中心化为牵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中心化为牵引,围绕十大主导产业和十四条产业链,推进产业之间的横向融合,互联网、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服务业产业链切不可单打独斗,要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相互带动,共同提升。加快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油茶、茶叶、黄花菜等衡阳本地品牌。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历史遗产、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业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造业龙头企业向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品牌推广、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方面延伸。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二)以新动能培育为目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以新动能培育为目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激发服务业新的活力。要积极接纳服务业领域出现的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鼓励其健康有益发展。积极引导网络直播、共享出行、餐饮外卖、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微商电商有序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平台经济进一步发展。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发展环境,积极鼓励新领域的创新创业,强化新业态、新模式政策扶持的联动和部门协同,形成新动能培育合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动能。

(三)以龙头企业扶持为抓手,带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结合衡阳市服务业各产业发展特点,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发展趋势好、营业收入高、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人数多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推进"规改股、股上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资金、项目、人才、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企业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融资、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通过培育一批高质量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四)以五经普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2023年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年,要以经普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衡阳市统计服务水平,推进服务业统计向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业领域广、行业多、新兴业态复杂,常规统计手段难以实施全面监测,当前,非经普年度提供于核算的资料尚不全面,需高度依赖经普年提供的完整资料。针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衡阳市服务业单位数和个体户数众多,法人类型复杂,企业、事业单位、民间非盈利组织广泛分布,各种法人执行会计准则不一的诸多难点,必须贯彻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高效开展培训,建立一支专业普查队伍,以最务实的态度和最坚决的执行力,开展洗地式单位清查和刨根式数据普查,全面查清衡阳市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质量、趋势和不足。

(供稿:服务业科刘国平)



主办:衡阳市统计信息网  地址:衡阳市解放大道16号市政府办公大楼10楼
联系电话:0734-8857855 信访举报电话:12388  邮编:421001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技术支持: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