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七大攻坚”,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顺利实现“开门红”,坚定扛稳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9.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19.27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50.34亿元、增长5.7%。 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生产供给良好。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生猪出栏、存栏量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分别增长1.2%和2.9%,蔬菜及食用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0%、5.7%。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行业正增长面达73.0%,其中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27.9%、14.4%和13.3%。服务业发展结构优化。1—2月,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7.0%,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商务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29.9%、16.7%。 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大宗消费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06亿元,增长6.9%,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15.7%。住宿餐饮业活力增强。受春节假期和春日赏花踏青游带动,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4%、10.7%,带动限上法人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2%。房地产市场形势好转。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政策效果显现,整体形势好于去年同期,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8%,较去年同期收窄18.3个百分点。 三、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工业投资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1.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2.5%,对全市投资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6%、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2.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0.9%。投资发展后劲增强。全市累计新增入库项目较去年同期多增19个,新增计划总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44.2%,衡钢特大口径无缝钢管一期、衡器计量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接连入库,有力增强了全市投资增长后劲。 四、发展质效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1—2月,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36.7%、39.1%,较去年同期提升明显。“四上”企业持续增加。3月末,全市在库“四上”企业5299家,新增“四上”单位67家,净增“四上”单位59家。工业企业效益提升。1—2月,全市规模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4.9%、利润总额增长11.5%,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2.8、11.4个百分点。 五、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2元,增长5.9%,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价格指数小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下降1.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运行态势。重点民生保障有力。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占比较重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4.4%、20.8%、20.8%。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总体呈现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需巩固。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国省决策部署在衡落地落实,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多措并举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综合研究室周凡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