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监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少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救助。据调查,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20%。目前,我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3万余人,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治疗率约11%,部分居家患者服药、管理不到位,肇事肇祸事件偶有发生,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市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2015年建立了全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政法委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平安建设考核内容范畴,督促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该项工作。
一、我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精神卫生相关机构20家,其中精神病专科医院3家: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耒阳市精神病医院、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有5家:南华附一、衡山县中医医院、常宁市中医医院、祁东县人民医院、衡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民营医院12家:创智精神病医院、祁东县康复精神病医院、衡山悦弘精神病医院、衡山安心康养精神病医院、耒阳市博大精神病医院、衡东康济精神病医院、衡阳县精神病康复医院、常宁市华神精神病医院、衡阳市长盛中医院、衡南县恒佳康精神病医院、衡南县恒泰康精神病医院、珠晖区新安康复医院。全市精神科编制病床总数1100张,精神卫生从业人员800余人,注册精神科医生130余人,注册精神科护士350余人。全市精神病年门诊诊疗6万余人次,年住院治疗70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达到150%,高峰时期达到190%以上,严重超负荷运转。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9年版)》的要求,将辖区内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对象,开展体检、建档、随访等工作,将危险等级评估3级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规范治疗。
(二)不断健全基本医保制度。市医保局与税务部门联合督促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益,确保应保尽保。 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种病患者因病住院,实行协议医疗机构日均费用包干制,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当前,我市医保部门正在研究,提高精神病特殊门诊年度待遇支付标准,限定范围内减免个人自负,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同时,协同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市民政局对精神病患者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进行临时救助。
(三)依法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公安部门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放火造成重大损失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依法收治,自2016年以来,全市公安监管医院已收治上述精神病人70名,送省强制医疗所的精神病人112名,强制医疗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医保承担。
(四)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市综治办 市卫生健康委 市公安局等6部门于2016年联合下发了《衡阳市实施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奖励政策的暂行办法》(市综治办〔2016〕9 号),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全面摸清患者底数,建立台账,每名被监护人的监护管理奖励标准原则上每月不低于200元,监护管理奖励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全额支付,列入县市区年度财政预算。截止2019年底,共有10个县市区落实了该政策,纳入监护奖励政策患者2400余人。
(五)成立了衡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依托衡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专家预约门诊、住院部,并设立了24小时开放的专业心理服务热线:3138120,对有需求的群众及时进行心理服务指导。
(六)强化精神卫生专业培训。每年举办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基防人员培训班,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专干参加。为缓解精神科医生紧缺问题,加大了对精神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力度,已先后送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省脑科医院进行精神科转岗培训医生10多人。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
(七)广泛开展精神卫生健康宣传。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今年先后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电视媒体、湖南民生网、市县党政门户网、卫健委(局)官网刊登相关文章(视频)100多篇。同时,每年利用“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布局“十四五”精神卫生工作。 “十四五”期间,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将围绕七大目标任务,即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健全服务体系和防控网络;专业人员紧缺状况得到初步缓解;救治管理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明显提升;康复工作初具规模;社会氛围明显改善。因此,“十四五”期间,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患者康复管理体系,如何将治疗、康复、社会扶助等众多工作板块有机串联、整合,以及如何使精神卫生红利惠及普通群众,有效预防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的发生等多个重要方面破解难题。
(二)切实加强肇事肇祸患者的监护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扩大覆盖面。卫生健康部门作为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之一,将立足本职,全力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做好相关政策制定,患者排查管理等重点工作,严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三)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快整合现有资源,认真梳理现有政策及措施,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部门合力。由市政府牵头,通过联席会议,整合救治救助政策,确保对贫困病人和易肇事肇祸病人兜底保障。统一梳理各部门针对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政策进行整合,实行分类管理,一是整合住院救治救助政策;二是整合门诊诊疗费、药费补助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贫困得不到救治,不因疏于救治管理而伤害自身或危害社会。
(四)不断完善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机制。根据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适时扩大精神障碍医疗报销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减轻患者负担。对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步实行免费救治,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行强制医疗。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精神疾病的发现、登记、诊治、鉴定、报告、康复和管理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切实做到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应管尽管。
感谢您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