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人大代表建议 > 

对市十五届人大九次会议第17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07-06 16:06

欧兰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在社区心理咨询这块的工作开展还属于一个起步、摸索阶段,这也一直是我市心理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个短板和难点。目前,我市城市社区基本上都设立了社区心理咨询室,但大部分村尚未成立心理咨询室,咨询室人员、设施配备不足,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咨询民众少,未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心理咨询室解决社区(村)居民心理问题的作用。社区(村)成立心理咨询室并建立一个心理服务团队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有效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将会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需求带来极大的便利,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社区生活氛围,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级层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我市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衡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县级精防中心,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心理辅导室,安排了专人负责心理咨询宣教等相关工作。全市逐步构建以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技术支撑,县级精防机构为防治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管理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有效补充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全市100%乡镇(社区)均建立了由综治、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参与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基本实现提供精防服务全覆盖。二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心理预约门诊及住院部,并设立了24小时开放的专业心理服务热线:3138120,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服务。三是开展心理服务知识宣传。利用宣传短片、公益广告、宣传手册、宣传栏等形式,在学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管场所开展心理服务知识宣传。同时组织心理专家撰写心理科普系列文章、录制心理科普视频与美篇在媒体发表,提高群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二)社区层面。目前,我市城市社区基本上都设立了社区心理咨询室。开展较好的有珠晖区建国里社区、雁峰区厉家冲社区、石鼓区向阳社区、蒸湘区长湖社区。一是建立了工作阵地。2015年,推进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中,就倡导设立社区心理咨询室;2020年,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时,明确要求社区(村)按一厅四室一中心一超市”模式,布局社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在共享办公中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聘请有丰富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和较高文化水平、心理专业知识的退休老师和机关退休干部为志愿心理咨询师,并健全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促进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四是开展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对未成年人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得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精神专科机构进行规范治疗。五是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个案档案管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定期随访。同时,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对接服务。六是公开心理咨询师联系方式,随时接听社区居民咨询,及时进行劝解。通过各类心理志愿服务活动,化解矛盾纠纷,排解居民心理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欠完善。目前国家虽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综合管理,但在公共卫生体系下的公共精神心理卫生体系与机制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心理健康预警机制还不完善,尚未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系统。

二)资源配置不平衡。财政投入少,精神心理科医生数量少、平均收入较低而教育成本高,是影响精神心理卫生人才资源匮乏、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能力与有效利用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精神心理医生数量的短缺和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巨大需求之间形成了显著的矛盾。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完善工作体系。心理咨询室的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及专业的人才队伍,全市要形成市、县、乡三级管理模式,我们要求在全市所有的社区(村)设立心理咨询室,限于专科医生的缺乏和相关设施的不足,可以先在一些条件较好的社区(村)进行试点,将试点的心理咨询室做好、作出典范,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覆盖。

(二)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已占全市人口30% 以上,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家庭医生应该对所联系社区(村)内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建立档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

(三)加强心理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各市区制定规划,定期培训心理咨询师及家庭医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定期对全市社区心理咨询室工作予以指导。在社区(村)心理咨询室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需到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规范化培训或者见习,学习精神疾病专科知识,加强心理疾病识别能力,以便于经社区(村)咨询发现来访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及时向上级机构转介或请求上级专科机构指导,以免延误病情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更好为市民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室。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最近,人社部宣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心理咨询师不在目录之中。这意味着从事心理咨询无须再考资格证,与此同时,也给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带来了难题,我们将会同相关管理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心理咨询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完善和建立这方面工作的规章条例,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使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成为社区(村)心理服务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五)加大咨询室设施配备投入。心理咨询的开展需要一个独立、舒适、安静的工作场所,并配备有满足不同咨询者舒缓心情、发泄不满的房间、用具,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我们将积极争取政府足够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使社区(村)心理咨询室成为一个大众的、公益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从而推动全市社区(村)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在“睡眠日”“精神卫生日”等活动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如义诊、讲座、知识抢答、新媒体产品等,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来,缓解压力,释放自己,多措并举,防止因心理扭曲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感谢您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