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市政协提案  > 

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9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07-23 16:34

农工党衡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分级诊疗落地见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长远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委一直致力于推进全市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目前,全市8家三级医院(不含解放军922医院)全部参与了医联体建设,覆盖医疗机构222家(其中覆盖二级医疗机构62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152家),建立专科联盟21家,2020年度向上转诊患者11535人次,向下转诊患者4661人次,有力地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让老百姓有机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教授的诊疗服务。同时,全市共有8家三级综合医院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175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终端对接,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图诊断、远程健康教育等,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大量即时技术指导,患者不但少跑路,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部门联动”机制不够顺畅医疗卫生领域的人事薪酬现代医院管理等深层次改革单兵突进,缺乏部门间协同合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药采购配送改革等有待深化,分级诊疗整体推进不快。同时,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也不利于医疗资源纵向顺畅流动,业务协同难以进行。一些政策需要卫健、医保、财政、人社、编办等单位协同联动,才能更快及时有效落实。

 (二)财政补偿不到位。我市的医联体、医共体多为松散型,“双向转诊”尚未建立责任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大医院在病床没有饱和情况下,将相关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转诊病人收益有时还会出现政策性亏损,接诊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贵委建议,今后我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工作:

(一)大力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我们将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未纳入建设体系的乡镇卫生分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至少与2家二级以上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与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服务机构建立横向转诊关系。力争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加强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打造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条件,有效缓解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二)规范双向转诊。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病种、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服务能力的差异明确转诊范围,制定完善双向转诊标准、转诊程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加强医疗、医保工作衔接,制定科学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尊重病人就医习惯和就近便捷原则选择多家定点转诊医疗机构,签署转诊服务协议,并设置或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转诊管理,提供预约转诊、病案交接和协调医保经办机构等服务。对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患者和术后复诊患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重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区分离等情况,就近选择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对下转患者上级医院应明确接续治疗、康复治疗和护理方案,建立定期随诊制度。加快建设区域统一的双向转诊平台,逐步实行网上预约转诊、病案传送,并与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网络互连互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在医联体内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城市二、三级医院免费接受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进修培训、参加学术活动,长期固定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实施教学查房和专题讲课,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加快全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后劲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40%的目标。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推动各县市区采取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等途径,建立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效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

(四)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加大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拉开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医疗机构级别越低医保基金起付标准越低、报销比例越高,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促进患者有序流动。规定病种(急诊、抢救除外)未经转诊到县级或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下调报销比例

(五)加大分级诊疗宣传力度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主动性,提高积极性。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感谢贵委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