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后新冠疫情阶段农村卫生室村医巡诊制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2年12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防控工作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提出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工作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织密基层保健康防线。加大组织调度,落实资金保障,畅通保供渠道,组织集中采购,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备药品器械直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科学安排班次轮换、临时招聘、组织二三级医院下派、互助支援等方式,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在岗率和基本诊疗服务秩序。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确保机构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
二、强化重点人群包保联系。强化街道乡镇党委政府属地责任,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动员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通过包片(村)、包户、包人等方式,明确网格内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联系服务包保团队。参与包保团队工作的人数与所联系服务的重点人群数相匹配,每个团队至少指定1名医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消毒用品等。特别是对空巢(独居)老人和仅与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加强日常联系。
三、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发挥全市3067个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以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按照家庭医生团队负责服务的村居,实施“1+3+1”(即1名专科医生、医护公卫3人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和1名乡村医生)诊疗服务模式,开展村卫生室防控督导、诊疗指导、重点人群管理服务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巡诊巡查方式采取现场检查指导、坐诊、会诊、培训等方式开展巡诊,重点人群健康随访服务采取微信、电话、视频等形式进行,实现全覆盖。对重点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及时指导处置落实到位,对红色标识感染人员立即指导就诊转诊,对黄色标识感染人员加强对症用药指导,每天进行健康监测,症状持续加重或经评估不适宜居家的及时就诊转诊。同时,对巡诊、会诊情况纳入乡村医生年度绩效考核。
四、加强乡村医生全员培训。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等有关培训资源,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使基层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在短期内熟练掌握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方法、感染症状观察、感染者居家管理和治疗、中医药救治和康复诊疗、低氧血症早期发现、呼吸困难的评估和问诊方法、指氧仪的使用、重要转诊指征以及小分子药物的适应症和正确使用方法等。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强化发热门诊和诊室的运行管理,确保应开尽开。继续完善卫生应急物资购置、储备、保管、轮换、调用制度,指导县市区分级储备卫生应急物资,切实抓好医疗应急工作。感谢您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