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衡阳市殡仪馆发布时间:2018-11-16
一、硬件设施从原来的烂尾楼到现在的修缮一新,达到全省一流
2002年市政府决定殡仪馆整体搬迁,从原来的华新开发区王家湾搬迁至石鼓区松木乡梽木村。由于招商引资失败,2007年4月被迫闭馆歇业,衡阳市死亡人口被迫到衡阳县殡仪馆去火化,市民怨声载道,直到2013年5月,由政府出资3876万元通过诉讼收回经营权,同年8月,全面启动衡阳殡仪馆后续建设,投资1.2亿元,耗时4个半月,终于在2013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营业,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启动殡葬改革,将城区全部纳入强制火化区。从此衡阳的殡葬改革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2016年连续二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殡葬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单位职工李亚军被评为2013年全国先进个人,2016年8月张雨燕参加全国殡仪服务员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被民政部、人社部授予“全国优秀技能能手”荣誉称号。现在的殡仪馆恢弘大气、远看像公园,在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
二、收费标准公开、公正,远低于全省同行业的收费标准
殡仪馆正式开业之前,市民政局邀请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发改委到全省所有的国有市级殡仪馆前去调研收费情况,并将收费标准全部拿回来作参考,后由市财政、民政、物价三家共同提出收费方案报政府审批。在市长周海兵的亲自过问和调度下,又将悼念厅每天的收费标准从1200元、1500元、1800元直降到300元、600元、900元,按全年火化进厅3000具,每具租用悼念厅3天计算,仅此一项便为衡阳市民治丧节约资金810万元。另外还在全国公开承诺骨灰盒零利润销售,在进价的基础上只加收15%的物价价格调节基金,平价对市民开放式自选销售;敢于打破行规,在全国首开先河取消了非营业时间收取的加班费,承诺接到电话诉求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免费接运、火化。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收取一分钱加班费,而且所有的收费标准全部经发改委核定批复以后,开具正式非税发票收取,只有一个收费窗口,所有的收费全部开发票,杜绝乱收费和重复收费。充分利用广泛的空间资源,包括大型的户外电子显示屏、收费大厅、悼念厅内墙等将所有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公之于众,滚动宣传播放,固定上墙、制作展板,让前来治丧的群众一目了然,也方便投诉、举报,并做到投诉举报件件有回应,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惠民。
三、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市三甲医院太平间全部由殡仪馆接管。2015年10月开始,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由市卫计委、市民政局联合下文,统一于10月10日将全市三甲医院太平间统一移交给市殡仪馆接管,从源头上堵塞了尸源外运和天价停尸费、天价运尸费的现象。按照市发改委的文件要求,停放在医院太平间只收30元/天,市内接运尸体一律免费,出省、出市接运遗体按8元/公里收费,真正做到了统一管理,让利于民。
二是在全省地州市第一个实行了全民普惠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根据省民政厅的要求,我市在2017年10月10日开始对具有我市户籍,死亡后在市殡仪馆火化的所有城乡居民实行全免1390元的普惠政策,具体包括:遗体接运费300元、三日内遗体存放费250元、平板炉火化费400元,一个普通卫生棺300元,一个140元的普通骨灰盒,所有免除费用由财政买单。另外对树葬、草坪葬、格位存放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节地生态安葬给予1000元的奖补,对骨灰撒散等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1500元奖补。据初步统计,每年财政对此项专项补助达到500万元。
三是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殡仪馆开放日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夕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民代表和周边村民代表来单位参观、指导,零距离接触了遗体整容化妆、火化的全过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防腐整容的人性化、专业化及火化过程的公开透明化和完整性,消除了他们的恐惧感和种种担忧、担心。该馆在今年清明节还成功举办了“衡阳市首届节地生态安葬集体下葬仪式”,邀请了6家媒体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为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10位市民代表举办了集体下葬仪式,场面庄严、肃穆,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体现了逝者尊严,让他们走得体面、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