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当前页面: 首页 >  基层信息 > 

湖南省耒阳市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家门口养老难题

来源:耒阳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3-11-13

116日上午,耒阳市余庆街道同仁村养老服务中心里欢声笑语,老人们或在阅览室读书,或在棋牌室打牌消遣,或围坐一圈侃大山,一派晚秋夕阳红的美好景象。与此同时,在半个小时车程外的龙塘镇江头村老人助餐餐厅,志愿者和老人们一起洗菜切菜、煮饭炒菜,饭菜飘香,老人们闻香而至。

这些都是耒阳市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耒阳市以村级养老活动中心“1+X”互助式养老为主体,以邻里守望赋能湾村明白人依托,以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签约家庭医生等补充,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用餐、日间照料、娱乐、购物、医疗等需求,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村级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1+X”互助式养老是指在村级建立一个养老活动中心,并配备图书室、棋牌室、娱乐室、便民餐厅、便民商店、医务室等多种功能室,为全村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环境和条件。

同仁村是该市打造的“1+X”互助式养老服务示范点之一。现在我们老年人能够天天聚在一起同生活、同娱乐,身体不舒服了还能享受简单的医疗服务,真是太好了,这才是对我们老年人真正的关爱啊!同仁村村民周阿姨满脸幸福地说。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钟树仁介绍,该村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9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约700平方米,共两层的村级老年活动中心以互助式养老为功能核心,配建了图书室、医务室、便民商店等,创造性地打造了“1+X”互助式养老,有效解决了本村及周边老人的日间照料、娱乐、购物、医疗需求。 每天上午9点左右,老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带着米和菜,来到活动中心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煮饭、下棋、打牌,一个个乐在其中。钟树仁说,我们还定期组织老人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更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近年来,耒阳市不断增加设施、完善功能,为老年人日常休闲提供场所。与此同时,还广泛引导企业、单位、爱心人士、志愿者等走进养老服务机构、村(社区)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各种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让老年人身心愉悦、老有所乐。全市涌现了众多老年友好型社区,其中龙塘镇江头村于2022年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村级“1+X”互助式养老示范点209个,覆盖全市30个乡镇(街道),惠及近20万名农村老年人。这些村级“1+X”互助式养老服务必将成为耒阳养老服务事业中一张可拓宽、可复制的响亮名片。

“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人心暖

耒阳市人口众多,也是一个外出务工的大市。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外地打拼,留在农村生活的许多都是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不容易,有很多困难和不便。为此,该市利用创建文明城市之际,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引领邻里互帮、互助和互爱,在乡村上演了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亮源乡新民村一名郑氏老人现年78岁,老伴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也在前几年因意外相继离世,女儿外嫁他乡,留下其独自一人生活。与她家相距约30米的李满乃每天早上都会去她家看看、喊一喊。早上起来后,我每天都会来喊醒她,看她有什么要帮忙的事,万一有什么事,还可第一时间发现,毕竟她是一个人,邻里之间理应照顾李满乃如是说道。

夏塘镇新泉村廖仁国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望她。有一天,她突然心脏病发作,危急时,同村的廖树生及时联系了医院,让救护车赶来接走老人,还陪着她去了医院,照顾她的吃喝拉撒,直到她的病情稳定。廖树生说:她是我邻居,我小时候就是她照料大的,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她。

在耒阳广袤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小而温馨的邻里守望故事每天不断上演。乡亲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邻里老人解决出行、购物、通讯、就医等问题,营造了尊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

“湾村明白人”助力互助养老应急更贴心

除了建设“1+X”互助式养老服务示范点外,该市还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湾村互助,赋能湾村明白人发挥公益爱心作用,织密互助养老关爱服务网。    耒阳市域内有大小河流80多条,人们临水而居、沿水建湾,形成的5000多个自然村落被称作湾村,每个行政村(居)一般有十多个湾村。2021年以来,耒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以湾村为单元,推选湾村中的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组建了一支由5451人组成的湾村明白人队伍,充分利用湾村明白人与村民同饮一湾水、共用一口塘的地缘优势和村民认理更认人的亲缘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湾村明白人是本村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能力、有一定时间、有一定热情的群众骨干,他们主动承担起为本村老人提供各种帮助的责任,成为了老年人的贴心人。    龙塘镇江头村组织湾村明白人结对帮扶空巢老人,明确健康管理、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内容,开展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探访关爱服务。刘爷爷夫妻俩行动不便,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湾村明白人刘显立每周都去家帮忙打扫卫生,和他们拉家常。老人说:有时候换一个灯泡,都是他帮的忙,好多事都应了急。

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对照料护理有很高需求的群体。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在充分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的基础上,优先就近选择身体健康、年龄适当,且具备照料服务条件的湾村明白人做照料护理人,破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难题,实现了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困难有人帮扶。如今,全市378全自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有了离得近、信得过的湾村明白人做照料护理人,生活越来越安心暖心。

据悉,湾村明白人参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上的帮助,还涉及到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方面。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资源,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上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信息和指导,增进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

居家适老人改造助力困难老人“自理”

轮椅、防滑垫、扶手、坐便器、洗浴椅、拐杖……一件件不起眼的小设施,却改变着老年人行走难、如厕难、洗澡难、生活难实际问题。2022年,耒阳市实施了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让老人们自理了起来,有效提高了居家养老安全幸福指数。

遥田镇被塘村70多岁的肖满心老人成为了耒阳市第二批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受益者。身体半边瘫的他,适老化改造前,如厕、沐浴都很困难。将其纳入适老化改造对象后,有针对性地在其家里安装了扶手,对地面进行了防滑处理,还给老人配置了轮椅、拐杖、洗浴椅等。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有了这些扶手,我父亲可以自己扶着慢慢走,我们也轻松些……”肖满心老人的女儿如是道。

大市镇长溪村80多岁的陆清香老人,视力一级残疾,儿子外出务工,只留下了言语听力一级残疾的儿媳妇在家照顾她,生活有多不便。适老改造项目为其家庭安装了扶手改造了地面,配置了手杖等老年人用品,切实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

改造温暖。截至目前,耒阳市已累计为531名困难老年人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

签约家庭医生当好老人健康的“守护人”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获取医疗服务是老人们最为期盼的事情。为化解这一问题,耒阳市全面推进了签约家庭医生,组织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与辖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签订家庭医生约定,上门“一对一”为老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曹老伯!您这是消化不良,打几针、吃点清淡食物就可以转好,平日要勤洗手,坏了食物不要舍不得丢,身体若不舒服随时打我的电话……”正在履约的夏塘镇香兰村卫生室李选成医生一边安抚着老人,一边向老人普及疾病防治知识,让老人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做到常见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仁义镇纸槽村阳运成充分发挥自己是一名乡村医生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在生活照料、适老化环境、慢病管理等方面,经常与老年人讲解保健知识,指导老年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老人们逢人就夸他比家人还亲。

这样的故事在耒阳市各乡村屡见不鲜。据统计,目前该市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12.5万人,履约率达99.05%

一项项贴心、暖心的举措,一幅幅感人、幸福的画面,是耒阳市农村互助养老成功实践的见证。下一步,该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机制,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实施更多更好的互助养老措施,让广大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