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衡阳农民遇“姜”你军困惑如何解

发布时间:2016-11-29文档来源:衡阳新闻网

 

 

  过了收成日,地里的生姜逐渐减产

  “今年生姜丰收,但由于销售渠道不是很通畅,现在土里还有差不多20万斤姜没有收回来。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如果不能及时卖掉,很有可能就会烂在土里了。” 常宁市西岭镇大义山区毗帽峰桐排村无渣生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小明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从生猪到家禽销售难,从桔贱伤农到无渣生姜的有市无价……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背后,都是农民朋友的损失。既然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农民朋友损失惨重,为何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呢?日前,记者走访了衡阳市部分农民朋友以及农业、商务等部门,力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寻找应对之策,让农民朋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

  常宁市大义山区毗帽峰,平均海拔300多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周边分布着西岭镇的原桐排村、五门、新棕和白沙镇阳加村、忠岭村、观坪村等9个行政村。毗帽峰年平均气温17.6度,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等独特的气候,再加上此处厚达45厘米的土壤耕作层属于森林有机质冲积而成的黑色肥沃土壤,耕作层以下为淡黄色细沙,富含硅、磷、钾、铁、硒等植物营养元素,大义山区的先辈们,利用大自然馈赠的独特条件,探索出种植生姜的生存之道。

  据史料记载,大义山区种植无渣生姜已有2100多年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大义山区种植的生姜因鲜嫩多汁,入口无渣,姜质脆嫩,姜味柔和而闻名,是古代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常百姓制作菜肴的调味品。此外,无渣生姜还有通宣理肺,治脾散寒之药效,可治疗伤寒、头痛、呕吐、咳嗽等症状。因此,当时的无渣生姜一度被尊为皇家御用贡品。此后,种植无渣生姜便成为了大义山区人们繁衍生息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及大义山区先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

  1984年,常宁无渣生姜被列为湖南名优产品,并编入《中国名优土特产词典》,用其加工制作的五味姜、白糖姜片、玫瑰姜丝等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及港澳市场。2008年,白沙镇无渣生姜协会成功申报了“常宁无渣生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今年52岁的曾宪斌,是西岭镇桐排村石院组的村民,家族中有5户人家一共种植了17亩无渣生姜。他告诉记者,因为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宜种植水稻,祖辈们世代以种植无渣生姜过日子。每年4月末开始播种,中秋节就开始收姜,直到立冬才能完成一季生姜的收获。由于无渣生姜鲜姜在常温下不耐存储,地窖便是保证生姜原汁原味的最直接、也是最古老的存储方式。今年雨水充沛,种植的无渣生姜最重的一株约1.5公斤,平均亩产可达2000多公斤,家里的几户人家共收获了30多吨生姜。

 

  收回来的生姜暂时储存在地窖中

  传统农产品的种种尴尬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范畴,如果用封闭、孤立、静止的传统思维发展农业,农业发展很可能会“画地为牢”。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由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封闭低效、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生产状态。

  “2014年,当时市场上的生姜每公斤能卖到17、18块,即使种几分地的生姜也有上万元的收入,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第二年村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可哪知道当年的生姜就算按高于成本价一两毛钱卖出,也无人问津,着实让我们这山区的老百姓看不懂,也看不透。大部分的老百姓将无人理睬的生姜放到地窖储藏起来,待到生姜行情好的时候再出手。但是这个好行情,村民们等了两年都没有等到……”西岭镇观坪村党支部书记柏运生如是说。

  李小明向记者介绍,其实在今年合作社种植生姜前夕,自己曾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的信息,预判生姜有上涨的趋势,于是就在桐排村统一规划了200亩的生姜种植基地。同时,也从某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仅本地每年就能消费上千吨的生姜,但当时只是与对方达成了口头协议,我们一度高兴不已。可如今到了大面积收姜季节,那些批发商却把我们的无渣生姜个头和品相与辽宁、山东生姜进行一番对比,而且无渣生姜因水分足不易保鲜等劣势,最终这笔生意未能谈成。但是在种姜之前,合作社承诺过老百姓给予最低每公斤3.4元的保护价收购,即使自己赔本也要兑现这份承诺。

  “今年经历这个事后,明白了种姜要看市场,明年不能再这么想当然地种啦!”经过今年生姜滞销的教训,李小明种植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他准备明年种地之前先与食品企业等销售市场联系好,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对接,以避免再出现今年生姜滞销的现象。

 

  大片生姜还在地里等待刨挖

  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针对无渣生姜这一历史悠久的农产品屡遭尴尬,能否借鉴耒阳粉皮、祁东黄花菜、常宁油茶等知名农产品的有益经验大力进行品牌推广?此外,也可以采取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网上电子商务等方式帮助发布推广信息,扩大无渣生姜的影响力。”常宁市商粮局办公室负责人廖平阳如是说。
衡阳市农委主任汪维则指出,衡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生产的粮食、生猪、家禽、油料、蔬菜、果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不到20%,高附加值食品产业的农产品也不多,“水稻带壳卖,生猪带毛卖,柑桔、生姜带皮卖”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如何打破当前农产品的种种尴尬?如何开辟新的模式,让老百姓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汪维建议,一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着力抓好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切实让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要以市场订单来确定生产规模,不能想当然就低头去做;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企业,让农业企业与农户形成更加牢固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方面,要大力培育两新即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对农产品价格有“发言权”,从而最终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陈海燕)

 

  未进行深加工的生姜,保鲜期短造成保存难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