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获省委《湖南工作》2021年第8期推介 常宁市:坚持“五力同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1-12-30文档来源:衡阳

 

——平安村乡村振兴的改革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重在增强内生动力2014年以来,常宁市平安村作为周敦颐后人聚居地,坚持用经济牵引力、文化感召力、旅游带动力、群众创造力、组织凝聚力五种力量,共同激发3196名农民的内生动力,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央视频繁推介的先进示范村,一举摘下全国生态文化村”“湖湘文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金字招牌,村民人均收入从20l4年不足6000元,跃升到202037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3万元增长到198万元。

一、生态和产业相融合,积蓄绿色经济牵引力

引进名企业,为产业发展输血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0年引进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成片流转土地6800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年产值达700万元构建利益共同体,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在公司与农户按73收益分红的基础上,公司又把栽种好的油茶林分片返包给村民管理,村民每年每亩新增管理费135元,让农民分享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在大三湘公司的带动下,每年提供村民就业数千人次,实现了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培育土品牌,为产业发展造血推进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形成以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平安品牌格局。按照把支部和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支部领办合作社,村社合一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获农博会金奖的茶山飞鸡等一批驰名品牌。全村先后成立种养合作社7个,其中村集体创办合作社2个,建成大中型养殖场5个,中小型养殖场18个,全年出栏生猪5000头,茶山飞鸡约10万羽,全村种养产品年销售额达2300多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达60户以上,直接就业人员近500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0万元。

联通大市场,为产业发展活血主动对接市场,吸引人才,让平安产品走出农门、走向世界。一方面,让产品走出去。积极利用互联网+销售模式,搭建京东、淘宝等互联网销售平台,线上销售黄金茶油、茶山飞鸡、红薯干、大豆、豆腐乳、干笋等农副产品,日均销售额约2万元,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全年电商销售总额达1800万元。另一方面,把人才请进来。积极挖掘培育各类人才,发展养殖大户30余户,培育新型农民200余人,村级合作社吸收聘用2名高学历、懂技术的回乡创业青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传承和创新相融合,涵养周氏文化感召力

传承孝廉遗风。深度挖掘周敦颐先生文化精髓,把孝廉文化当作平安的精神图腾,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孝文化广场,树立周敦颐雕像,每年举办纪念周敦颐诞辰活动。2017530日,举行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活动,祭拜先祖,开展专家讲座,举行文艺演出,影响深远;复建爱莲堂,组织未成年人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个个能背《三字经》莲说》等国学名篇;打造西岭书院,建设湖南首家三级图书馆,珍藏6000余册各类书籍,免费向村民开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在孝廉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村民诚实守信勤劳朴实,邻里和谐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创新时代新风。立足乡村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让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流行起来。2015年,马来西亚手集团鼓文化传播专家应邀来到平安村,被浓厚文化所吸引和触动,当场与村民商议,自愿捐赠设备、免费负责教学,组织本村的孩子们表演24节气鼓,宣传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祖国。

实践文明家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制定村民行为八荣八耻,定期组织西岭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十大孝子”“十佳儿媳评选活动,经常性开展衡阳群众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争当新型农民的良好氛围。20201118日,衡阳市平安乡村论坛在平安村,平安村创造了无案、无访、无黄赌毒的成绩,人民调解的主动性和矛盾排查调解成功率100%得到肯定推介,文明平安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

三、自然和人文相融合,激活特色旅游带动力

以油茶为依托,打造特色乡村。依托油茶产业,有着17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的平安村,打造全国唯一的平安油茶特色小镇。深入发掘油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连续3年举办油茶花节,先后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吸引全国各地近万名知名人士前来参观游览。推出了油茶体验游和油茶共享产品,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春摘茶耳、秋赏茶花、喝茶蜜、摘茶籽、榨油茶等独具特色的油茶文化,享受自己动手劳作的乐趣。

以文化为纽带,构建文旅胜地。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传承和保护文化古韵,将明清时期的古桥、古樟、古井、古榨、古宅、古道完好保存下来,打造成为本地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文物旅游资源。赓续文脉基因,修缮和改造西岭书院、爱莲堂、濂溪文化馆、孝文化广场等厚重文化景点,成为传承和弘扬宗族孝廉文化的主阵地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以乡愁为体验,重塑梦里老家。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营造小桥流水、袅袅炊烟、池塘戏水、夕阳牧歌等田园景象,构建十里沙河绕村流的乡水风情,打造特色民宿乡土民情。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林果种植、科普培训、农事体验等研学活动,丰富了旅客的乡愁体验,每年吸引10000多名学生前来观光体验。

四、问策和引导相融合,释放人民群众创造力

问计会议商谈对于事关全村的大事,依次召开村两委小组长会党员大会三个会议,在党员干部间充分讨论,形成发展共识,实现科学决策。新农村建设初,全村通过会议商谈,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建设方案,设计解决预案,两个月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村庄规划,对产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交通路网建设村民住房建设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有效杜绝了施工过程中各种矛盾。2021年清明节前夕,邀请35位在外乡贤齐聚平安夜校,共话平安发展,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成为平安发展的金点子

有事屋场恳谈坚持老百姓的事情敞开谈,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定时长,在农民夜校前坪谈透、谈通、谈妥,谈成自觉行动。20186月,为推进油茶小镇建设,需集中建立平安广场,因牵涉到拆迁,大家开始有抵触,进展缓慢。村干组织召开恳谈会,请大家发言商议。村民周建新的祖坟属于拆迁范围,在恳谈会上,饱含着感情谈到等一下,我先向父母的坟墓叩头请求谅解,当场表态为了村里的发展同意拆迁在他的感染下,大家自觉拆迁,不到3个月的时间,村民自行免费拆房10000多平米,一个全新的广场拔地而起,创造了平安速度

培训专家面谈探索出群众诉求点单,干部专家接单上菜的新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工作变成心贴心的联系服务。创新教学培训模式,把党史学习教育+平安夜校”“技能培训+平安夜校有机融合,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心用力为群众办实事,促进了平安的发展。

五、党建和发展相融合,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

能人挑担子实行能人治村,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选举创业能手周法文为村支部书记,一手挑起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担子,一手挑起推进乡村振兴的担子。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10名大专以上学历优秀人才入党,充实人才队伍。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平安村乡村振兴规划,构建一带两心三区格局,打造十里沙江乡土风情带,建设现代农业产农产品精深加工暨古村落产业核心和一山一水生态绿心,构建两个油茶产业区和一个生态农业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山水田园新综合体逐步成形。

党员闯路子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77名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当表率、闯新路。省人大代表周凌锋创办村级企业,推进茶山飞鸡规模化养殖,并通过提供鸡苗、养殖技术、产品回购等服务发展养殖大户;支部委员周社成带头种植优质葡萄,周建元带头种植烟叶200余亩;村组长带头种植水稻,并为大家田间放水灌溉,给村民作了很好的示范,大大鼓舞了村民创业的激情。

群众学样子党员干部示范和拼搏,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村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学先进、当主力,投身乡村振兴热潮中。880户村民每户自愿捐投150元,共同建设平安小学;村民义务加入村部建设,自发捐送办公桌椅、空调,打造简单温馨的村部;22个村组各自筹资80余万元,投工投劳修建通组水泥路,连通致富桥。全体村民投身公共事业,发展致富产业,形成了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村里发展了自己就富裕了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面在平安村徐徐展开。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