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5文档来源:衡阳市扶贫办
为了让13公里村道不再泥泞,他四处“化缘”;为了让村民持续增收,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金蛙”跳出穷山沟;新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全民健身广场、按照路灯、农家书屋……胡耀峰将扶贫+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 几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胡耀峰坚毅的性格,培养了他工作严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他的点滴付出,村民看在眼里,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让他这个“外来人”被村里当成了自己人! 朱雅村位于衡南县的西南部,属典型的紫色页岩偏远山区,该村现有农户426户1901人,全村80%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该村仅有200多人留在村里,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主要劳动力。2013年,该村人均收入1100多元,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7年3月,衡南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中层干部胡耀峰同志主动请缨参与扶贫工作,成为尾洲镇朱雅村扶贫专干。驻村后他仍然用军人的作风、军人的纪律、军人的形象要求自己,牢记扶贫责任,下户走访,他认真做好记录,把贫困户的想法、诉求、困难在本子上记下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胡耀眼峰眼里,朱雅村就是自己的家,他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努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用真心、热心和耐心帮助朱雅村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发展后劲,成为群众脱贫路上的领路人、解忧人、贴心人。 “当时,妻子已怀二宝5个多月,需要在身边陪护照顾。”胡耀峰说,他作为退役军人,想在脱贫攻坚战中尽绵薄之力。父亲胡友标对儿子说:“家里的事,有我和你母亲照顾,你不要有任何思想顾虑,到了新的岗位,你要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 “外来人”成了自己人 当年3月下旬,胡耀峰告别怀孕6个多月的妻子,来到衡南县近尾洲镇朱雅村。一开始,村民对精准扶贫不了解,认为这是“吃政策饭”,为了当上“贫困户”,村民们经常到村支部扯着嗓门大吵大闹,部分村民甚至扬言不给当“贫困户”就要上访闹事。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准”,把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驻村的第一天,他便与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挨家挨户与全村村民宣讲脱贫攻坚政策,面对面谈心交心。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作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与队员们开始走访,经常顶风冒雨在田间地头边帮村民干着农活边谈心。 他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把朱雅村29个组全走了个遍,摸透了每一户家底,大到房屋概况、身体情况、思想状况,细到家具家电、塘坝田头、一鸡一鸭,一年能挣多少钱。经过三次反复细致核实,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8人,弄清了47户贫困户的致贫“根子”,为制定脱贫规划和因贫施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如果不是脱贫攻坚这根线牵着,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来到淑足。而如今,朱雅却成为我魂牵梦绕、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他从一位“外来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朱雅人。只要他一进村,无论是在路边晒谷子的大姐,或是赶着牛路过的老人,甚至刚放学回家的小孩,都会热情地与她打招呼,村民心中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奏响产业“富民曲” 穷山沟里养“金蛙” “我们村位于近尾洲镇联合水库的下游,水源充沛,水质清澈,村里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十分适合发展青蛙等特种养殖业。”胡耀峰说,脱贫攻坚的关键,重点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2017年底,村里正式启动黑斑蛙养殖项目,成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决定流转土地修建养蛙池。当时,部分村民不愿意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担心养殖青蛙是个新鲜事物,万一养砸了,他们的土地流转金就泡了汤。为打消村民养殖黑斑蛙的顾虑,胡耀峰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决定,一旦养殖户因市场或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亏了本,则由村委会出面担保,确保村民拿到足额的土地流转金,并把流转的土地恢复原貌。村委会的担保,打消了村民流转土地的顾虑,仅仅3天时间,合作社就顺利地流转了30亩土地,按期修建了青蛙养殖池。 要搞好青蛙养殖,养殖技术摆在首位。近两年来,小胡和村两委干部主动与衡阳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的科技特派员、青蛙养殖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到村委会讲授黑斑蛙养殖技术,并到田间地头、养殖现场进行实地指导。截至今年2月底,该村共举办养殖培训班6期,培训养殖户近200人次。实行科技养蛙、科学防治病害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养殖的一万多公斤黑斑蛙,活蹦活跳,效益很好。 贫困户陈小云前几年与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在衡阳从事装修行业。他看到村里发展黑斑蛙养殖,来势很好,想返回家乡,创建或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黑斑蛙产业增收致富。但搞黑斑蛙养殖,前期投入比较大,要修建养殖池,安装防鸟网,添置防鼠、防蛇设备,加之购买种苗,大约投入30多万元。“几个合伙人东挪西借20多万元外,尚有缺口10多万元。多亏了村里胡书记帮我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联系后盾帮扶单位衡南工业集中区提供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陈小云说。 近两年来,该村共有13户贫困家庭,参与到朱雅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养殖业。养殖户除自身解决场地设施外,村里还提供技术培训、小额贷款、养殖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联系销路等服务,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据统计,去年,朱雅村共销售成品蛙1.2万公斤,主要销往衡阳、邵阳餐饮市场,销售收入达60多万元,是整个衡阳地区黑斑蛙养殖效益最好的村。“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村里养殖大户对外销售黑斑蛙卵。仅仅半个多月时间,就销售蛙卵300万尾,销售收入达15万元。”胡耀峰说,今年全村计划新增流转土地50亩,发展黑斑蛙养殖,年产成品蛙2.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万元。“村支两委计划将合作社纳入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资金入股分红,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增收5万元以上。” 胡耀峰还利用荒废的农田兴建20多亩的养鱼基地,鼓励农民参与养殖,投放草鱼、雄鱼、工程鲫数万条,年收入达五万多元。对养羊养鸡养鸭的贫困户实行产业奖补,年内有7户拿到奖补金万余元。成立3家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力入股,2018年每户分红上千元。在胡耀峰的带领下两年不到全村就有23户74人脱贫,人均增收3000多元。 提升基础设施 为13公里村道四处“化缘” “要想富先修路!”胡耀峰从修路着手,打开脱贫的“缺口”。 朱雅村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弯多坡陡,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车辆翻入山沟或陷进泥淖的事常有发生。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致富信心。 胡耀峰第一时间将了解的情况向园区主要领导汇报,并提出了意见建议。他日夜奔走,一面四处向上争取资金,找在外地的老板“化缘”;一面苦口婆心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组织村民筹资筹劳,并引进两家爱心企业,建设村级道路13公里,修缮道路20公里。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胡耀峰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两年来新建装机容量60KV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1座,新增60KV变压器1个,扩容100KV变压器1个,危房改造11户。新建全民健身广场1处,新设农家书屋1处,新增各类体育器材若干、图书3000册,村级服务中心改建600平方米,新安装到位50盏路灯。 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变,也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青年回家创业。2018年就新成立花茹种养专业合作、聚力专业养殖合作社、朱雅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20户饮水困难户打水井解决了饮水问题,加固维修骨干塘6处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经过胡耀峰不懈的努力,大大改善了朱雅村村貌民情。在2018年底该村成功摘帽。 扶贫扶智 把爱与责任种在心上 物质扶贫不是解决贫困的关键,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扶贫的根本在于扶意志、扶思想。 在工作走访中,胡耀峰发现,村里有许多既没文化又没技术、懒散懈怠的村民。胡耀峰认为帮助他们脱贫就得让他们在思想上“补钙”,在劳动技能上“充电”。胡耀峰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座谈会,动员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洗脑”。 有一次,为了联系农技专家教会贫困户特色养殖。两年来,他动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让全村26名贫困对象掌握了一技之能,先后送往广东、福建等地就业,就业率为100%,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在朱雅村驻村扶贫的日子里,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水没电,也不是工作艰苦,而是协调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由于长期驻村工作,甚至周末也经常不能回家,家里的事情很难兼顾的上,家人难免会有情绪。2017年7月,胡耀峰的妻子生产,他仅仅回家陪了妻子一天,看了看孩子便说村里有工作要做提脚便走,妻子望着他邋遢苍老的背影又是心疼又是责怪,一时委屈得话都说不出,只是不断地哽咽抽泣,听到妻子的抽泣、孩儿的呓语,这位七尺男儿竟无言以对,只是回头抱着妻子和孩子说“村里确实走不开,等我忙完这阵就回”……这一忙就是两年,这一等就是700多个日日夜夜! 两年来,朱雅村在胡耀峰带领的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环境一天天变美,村民一天天变富强。他改变的不仅是村貌,更改变了民情,原来靠天等吃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扭转,大家都变成劳动能手,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成为村民更多的谈资;从前大家每天说的东家长西家短不见了,现在每天讨论哪里有活儿干;从前大家每天说的谁谁谁打牌赢了输了不见了,现在每天讨论谁家的猪又下仔了……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a>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