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5文档来源:衡阳市扶贫办
发展生态旅游 让好风景变“好前景” 阳春四月,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春景怡人,满目的茶园含翠吐绿,万亩杜鹃花也竞相盛放,把塔山瑶乡装点成一幅天然的美丽的画卷。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旅游大巴和私家轿车一台接着一台向天堂山景区驶进,贫困户雷连方看着自家忙不赢的农家乐,供不应求的手工糍粑,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条缝儿。这要是放在4年前,还在大山里靠着几亩土地勉强度日的他想都不敢想,居然能坐在自家屋里就能赚上钱,脱了贫。 近年来,雷连方所居住的塔山瑶族乡狮园村狮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狮园村村主任何万先告诉记者,在3至6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村里里光是出售手工糍粑等本地土特收益就可达30万元,加上其他收益,整个春夏季下来,村里的旅游产业总收益可超过100万元。 “现在,我家的农家乐在旅游旺季时最多可接待近一百人,一天糍粑就能卖个将近100斤,加上其他土特产的收入,一年能挣个两万多元。”雷连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现在,这样在家门口就能拿到一笔好收入在这里已经不再是稀奇事,在塔山瑶族乡里越来越多祖祖辈辈仅以种地为生的农民,都像雷连方一样,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吃上了“旅游饭”,由贫困户转变为经营户、养殖户。 春观花、夏漂流、秋登高、冬赏雪……近年来,塔山瑶族乡活用山水,以“八个生态”的“生态+”模式,激活全乡美丽经济,制定出台了符合瑶族风情、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专项规划,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休闲养生区、瑶族风情体验区、旅游综合服务区。截至目前,塔山瑶族乡共扶持贫困群众创办旅游商店8家、农家土菜馆35家、土特产销售点5个、完善大型接待中心3个,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促进300多户贫困户就业。 做强生态有机茶 小茶叶成“绿色银行” 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塔山瑶族乡依托高山云雾和生态优势,加快开发“塔山山岚”有机茶叶,实现生态与产业对接,打造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我们这里生产的茶生态、无公害、无污染,属真正的有机茶。”该乡党委书记彭小冬告诉记者,为确保有机茶品质,塔山瑶族乡制定了乡制定的“三个一律不准”(不准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村内茶企、合作社签订了《茶叶自律公约》,与茶农签订了《有机茶生产承诺书》等,成立了村有机茶叶生产监督委员会,从严规范茶叶产业经营行为。 今年44岁的雷国盛告诉记者:“我现在自己家里有3亩新茶园,一年可有4000多元得茶叶收入,除此之外,我和我老婆都在茶产业合作社做事,加上分红,一年可增收1万余元,早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近年来,通过企业与农户齐心协力,共同发力,生态有机茶已经成为塔山的生态名片,“塔山山岚茶”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公共品牌,荣获“2013年衡阳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湘茶大赛金奖”,塔山瑶族乡获评2015湖南茶业“千亿产业十佳示范乡镇”。 当前,全乡新辟有机茶园1.8万亩,复垦和改造老茶园1.2万亩,年产值达1.58亿元。“塔山山岚”茶推行“茶叶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茶农”等模式,鼓励引导茶农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等方式共享生态红利。其中有机茶业生产带动全乡2000余村民就业,贫困对象人均增收750余元,带动1697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随着 塔山山岚”生态有机茶品牌的做大做强,塔山瑶族乡还推动了茶产业向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激活了瑶乡“美丽经济”,打开了生态的“绿色银行”,进一步加速了生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进程。(王倩文 张欢)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a>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