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一线故事 | 衡南县:“茶山湘黄鸡”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08-06文档来源:学习强国

 

     既要生态美,又要产业兴。近年来,衡南县扶贫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林下经济,在茶树林下养殖“茶山湘黄鸡”,通过“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进衡南县向阳桥街道朝阳村,这里鸡鸣声不绝于耳,山上是成片成片的油茶林,两万多只茶山湘黄鸡在茶树下奔跑觅食,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

朝阳村,是向阳桥街道最边远乡村,2014年以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90人。目前已实现53户183人脱贫。该村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该村在县扶贫办以及驻村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建成首个全县超万亩1.2万余亩油茶基地,300余亩油茶庄园,但是由于茶树的种植时间长,见效慢,为了能以短养长,县扶贫办积极探索发展林下养茶山湘黄鸡,逐步走出一条产业扶贫模式的新路子。

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刘汉国说:“湘黄鸡在油茶林下面,可以除草,鸡粪还可作为油茶的肥料,这个有机肥对油茶的产量各方面都非常好。”

发展林下养鸡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产业渠道,也带动了周围的散户自己尝试发展林下养殖,现在全村林下养殖的茶山湘黄鸡达到2万羽,利益联结覆盖了全村21户83名贫困人口,如今他们靠着林下养鸡,全部脱贫,真正实现兴林富民“双赢”。

朝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珍生介绍说:“湘黄鸡毕竟在山里面走,它的肉质紧,口感香甜,是老中幼都比较喜爱的品种。”

衡南县栗江镇里鱼村养鸡大户苏清军,当地人称他为“乌鸡司令”,他凭借不等不靠、踏实勤劳的精神,开辟了一条养鸡致富路,而早前的他却是村里“一穷二白”的贫困户。

苏清军因为身体多重残疾,又无任何技术傍身,原来一直在广州捡垃圾谋生。每天走街串巷、日晒雨淋,忍饥挨饿,在各个垃圾堆里翻找出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还因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经常遭受“同行”的白眼与排挤。

衡南县众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发诚表示:“”在广州也难生存,我们就劝他回来,来自己家长发展创业。在外面漂泊居无定所,要他回来搞点养殖业或者种植业。

在村支书和帮扶干部的耐心劝导下,2018年苏清军回到家乡。回乡后,在政府危房改造的政策扶持下,在村里建起了60平米的平房,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随后,又通过小额信贷助其筹集资金,搭建养鸡棚、购买茶山湘黄鸡鸡苗。

衡南县众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发诚说:“之前,在技术方面有问过我,因为我在养鸡,我也经常在这里走。他本人也勤劳,书也读得好,也聪明,在技术方面翻书籍、查资料,现在技术方面比我还要厉害。”

通过政府消费扶贫平台卖鸡,自己朋友圈卖鸡蛋,他现在一年的纯收入有两三万。尝到了养鸡的甜头,苏清军告诉记者,他目前最大的想法就是把鸡舍扩大规模,养3000只鸡。

衡南县栗江镇党委副书记罗丽娜告诉记者:“现在产业做起来之后,他也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做一些事情,他觉得靠养鸡、卖蛋、养鱼可以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

下一步,衡南将继续紧扣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油茶优势,做大做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黄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衡南县扶贫办主任谢文建表示:“打好组合拳,提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利益链接更好,贫困户通过产业分红有收入,合作社通过产业务工也有收入,就会使贫困户不返贫,保证脱贫质量。”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