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2文档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衡农提复〔2019〕1号(A类) 谢炜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议的提案》收悉,您在抓好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建立引导机制等4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推进我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很有借鉴意义,对此我局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有些建议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我局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建议我们吸收纳入了工作规划,正逐步组织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抓好顶层设计,科学制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规划 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今年3月,作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专项规划之一——《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正式出台,《行动计划》结合我省实际,围绕乡村引才、育才、聚才、稳才四个方面,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提出实施“四项计划”、17项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近期我市即将出台《衡阳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推动我市创新完善乡村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关于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一)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不断健全。自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完成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现已形成市站统筹、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为纽带、村级服务组织和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四级一户”农技推广网络。人员布局: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现有农业技术人员3315名,其中种植业1515名,农机535名,畜牧兽医渔业964名,其他301名;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21人,中级职称747人,初级职称2411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390人,占比41.93%;50岁以下人员2564人,占比77.34%。机构现状: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2个县市区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全市169个乡镇设立农技站;二是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各县市区、乡镇成立相对应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三是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7县市设立农机技术推广站、158个乡级机构,南岳区和四城区的农机推广机构与管理机构合为一体。管理体制:各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现有两种形式,实行县级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有衡南县、祁东县、衡山县、耒阳市、常宁市;实行乡镇政府为主管理体制有衡阳县、衡东县及五个城区,下一步,全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将向乡镇政府为主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起,我市大部分县市区根据农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岗位性质,分别按450元每月、350元每月和260元每月的标准发放农业行业特有津贴,截至2018年底,已发放885.9万元。今年我省首次实施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我市拟招收34名(其中本科2人,专科32人),人员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免缴,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毕业后必须回到所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有编有岗,在聘用单位服务时间不少于5年。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高质量打造培训基地。切实加大培训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现场核查力度,认定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等21个单位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协作共建机制,建设市级农民实训基地36家、农民田间学校100多个,推动培训基地从“课堂”转向“课外”,更加贴近和方便农民群众。二是高要求选配培训师资。市级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首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有副高以上职称的40多位产业专家入选。同时积极指导8个项目县立足产业基础,每个产业明确一个师资指导团队,吸纳一批有经营、创业能力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师资库,市县乡三级农民培训师资库现有授课专家和指导人员5000多人,涵盖全市主要农业产业。三是高标准选取培训对象。对象的选取决定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坚持动员引导、大力推进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制限制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优先培育一批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对象,造就一批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者。同时,聚焦精准扶贫,切实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力度。2018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1148场次,培训农民8.99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4286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人,许多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领头羊”的关键作用,如2018年成立的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有80%以上的会员参与产业帮扶,带动周边农户8960人。 (三)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市每年从农业农村、科技、林业等部门选拔一批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对口技术服务和定点技术服务,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舍、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应用新通道,特派员结合选派单位的行业特性,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2016-2017年,我市共接收省科技特派员11名,选派市科技特派员39名,县市区选派科技特派员311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共培训农户和专业大户10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个,争取项目资金6300余万元,资助项目80余个。2018-2019年我市又选派市科技特派员47名,服务49个经济组织(单位),联系44个省级贫困村,以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三、关于建立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 2015年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衡政办发〔2015〕43号)、《关于实施“雁归兴衡”计划,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实施意见》(衡政办发〔2016〕4号)等相关创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回乡创业,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良好机制。为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农业农村人才。2016年市委人才办出台《衡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评选办法》,明确我市每年评选2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每名带头人获得1万元奖励。《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衡发〔2018〕9号),将鼓励科技人才有序流动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创新创业,每年遴选一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助,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创业、购房补贴等待遇。 下步我市将引导城市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立和完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工作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价办法,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 作用,适当放宽长期在贫困县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条件。组织实施“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支持计划”,设立“衡阳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开展“衡阳市优秀农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四、关于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正面宣传引导机制 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新农民培育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2018年推荐常宁市农民大学生周凌锋参评“全国十佳农民”和“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可学习、可效仿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华声在线、湖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先进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14日 责任领导:胡高明 承办人:龙攀 联系电话:0734-8180438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a>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