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广南,王栋 摄像记者: 特约记者:
【导语】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4月21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大会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强调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联播也将为大家讲述脱贫致富的故事,揭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创富金点子。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村民谢显学,获评2016年湖南省最美扶贫人。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汉子,在自己脱贫致富后,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们,毫无保留地把致富经分享出来,带动乡亲们走上共同脱贫致富路。
【正文】
一大早,在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内,谢显学正带着村民陈青林在大棚里掰香菇。
【现场】
香菇采摘 谢显学
你看这个香菇,这个大的可以摘了。(摘的时候)食指和拇指朝着下面一掰,下来了,不能这么摘,这么摘不行。
【正文】
今年20岁的陈青林,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每个月才两千元左右收入。听说家乡不少人跟着谢显学种香菇赚了钱,他也决定返乡拜师学艺。
【同期声】
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村民 陈青林
靠自己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干,如果你干得好的话,勤快、做事多,一个月就有四、五千。
【正文】
在龙波村以及周边村,象陈青林这样,随谢显学一起发展香菇产业的农户共有48户,去年,每户年平均增收4万多元。
【同期声】
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村民 李启凤
现在我跟着老谢在香菇基地做事,(我家)以前是土砖房子,现在我马上就要砌新房子了。
【正文】
其实,谢显学曾经也是村里的贫苦户,小时候,因被煤火烧伤,落下残疾,行动不便,婚后,妻子由于患精神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家庭,他不得不外出打工。
【同期声】
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村民 谢显学
我以前是苦,是挺苦的,也挺穷的。轻松的活工资低,我养家糊口养不起,重活也干不了。
【正文】
2014年,谢显学接触到大棚香菇行业,凭借自己的聪明好学,很快他就上了道。种香菇需要特别耐心,湿度、温度都要掌握好,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苗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谢显学起早贪黑,从早到晚扎在棚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谢显学的第一批香菇终于出棚,到2015年,基地毛收入就达到了20多万元。脱贫致富的谢显学,没有忘记其他乡亲,他无私地把自己学到食用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村民,先后组织技术讲座60多次,提供技术指导400余次。谢显学以他成功的香菇种植经验为村民们带来希望。
【同期声】
衡南县茅市镇龙波村村民 谢显学
有句古话:“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因为我周边的人还有好些人贫穷,我是富裕了,我就说想带动我周边的人也去富裕,也有钱。
【记者手记】(已经制作好的)
虽然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但谢显学却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硬是凭着一股“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劲头,闯出了一条香菇、木耳种植的致富路,这一切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都不容易,而谢显学却做到了,创业3年,谢显学从苦闷消沉到自强自立;龙波村从“山窝窝”变成“香菇岭”;遍地的财富也从梦想变成现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谢显学正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身边的乡邻,在脱贫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