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专栏 > 行政执法公示 > 事前公开 >
发布时间:2017-07-10文档来源:常宁市农业局
6月22日以来,常宁市连降暴雨,特别是“7.1”特大暴雨,造成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全市23个乡镇(办事处)普遍受灾,受灾人口达16.3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9.9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65亿元,农作物受灾总面积32.49万亩;成灾19.79万亩;绝收8.5万亩。沿湘江的大堡、新河、柏坊、水口山等乡镇农作物受灾非常严重。柏坊镇6400亩农作物基本绝收,其中湘江沿线新柏、万松、太新等村2630亩中稻基本绝收;新河镇4100余亩农作物绝收,其中吕坪、新坪等村2520水稻基本绝收;水口山镇湘江沿线的三香、大渔等村1500余亩水稻基本绝收,沿江社区和大渔村的500余亩蔬菜已全部绝收。 面对严重洪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常宁市农业局按照省、衡阳市农委的安排部署,突出工作重点,采取强力措施,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灾后生产高潮。 一是领导指导在田间。市农业局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抗洪救灾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当前农业抗灾救灾补损的意见》,对全市灾后生产自救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自7月2日以来,局班子成员一直带领股站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灾情,帮助救灾,指导减灾,组织灾后自救工作。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文锋多次带队深入受灾最严重的大堡、新河、柏坊、水口山、洋泉、胜桥等乡镇实地调研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农户重塑信心,开展灾后重建。 二是技术服务在田间。局机关与乡镇农技站上下联动,组成13支农业救灾技术服务队,把农作物灾后救灾补损技术资料和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送到受灾农户手中,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灾后生产自救。截至7月7日,市农业局已组织发放救灾补损各类技术资料6.5万份、“倒种春”杂交水稻种9.6吨、杂交玉米种5.3吨、各类蔬菜种子2.4万包、肥料300吨。 三是先锋表率在田间。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市农业局农党委组成立了以党员为主要力量的防汛抗洪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树旗帜、亮身份,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组织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带领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做到水退到哪里庄稼就种到哪里。截至目前,委系统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已帮助受灾农户和基地抢育“倒种春”秧苗120余亩、修复蔬菜大棚13万平方米。 四是群众自救在田间。洪灾过后的第一时间,市农业局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不悲观、不气馁,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引导种植企业、农户抢抓时间节点补种、改种,把因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全县市完成29万亩受灾水稻的病虫害防治、18.3万亩水淹期较短稻田的排渍和禾苗清洗,已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段祖荣)
主办单位:衡阳市农业农村局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衡阳市数据局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延安路14号 联系电话:0734-8180400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a>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