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宁市司法局西岭司法所 陈强
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待工作,热情百倍,不辞辛苦;忠于职守、善于坚守、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无限激情干出了骄人业绩,让奋斗的青春在司法行政事业中绽放芳华!
笨鸟先飞, 善于未雨绸缪
多年来,我勤思悟学、奋进务实,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到司法所工作后,更是把“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头顶要事,对于跟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自己先熟透于心,通过向局科室“专家”和所里老同志不断虚心学习,一步步成长为既能讲政策又能讲道理的“调解能手”。
2017年10月国庆节期间,正在所里值班时遇到辖区湖波村张姓与董姓因争坟山问题而导致双方宗族数百人准备械斗,就立即与派出所和镇综治维稳人员赶到现场,阻止双方接触,安抚双方人员的情绪,并找到相关人员摸清情况。凭借自己对土地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经多次与双方代表沟通、调解,张董两姓终于达成一致协议,和平共处。一起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械斗事件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普法宣传,关口前移,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未雨绸缪的大事!我深知普法工作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狠推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并结合“农村法治宣传月”“青少年法治宣传周”等志愿活动,线下采取设置法治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治讲座和法治体检等方式,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担任西岭镇平安小学法治副校长的我,每年都会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讲课,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法规教育,避免孩子们误入歧途。
一身正气, 守护公平正义
基层调解工作面对的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强烈。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始终保持一颗公心,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是我做好基层调解工作的一大法宝。多年来一直坚守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接当事人一包烟、不收当事人一瓶酒,不吃当事人一餐饭的原则。经手的调解案件,资金高达数百万元,但我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好处”!
2021年3月,西岭镇平安村的胡某在板桥镇某水泥厂高空作业时,不幸从高空坠落身亡,我受所长同志指派前去处理此事件,经多方协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为胡某的家属争取到86万元的赔偿,事后胡某的家属送来3000元红包以表感谢,但我铁面拒收。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以来,我拒收红包、拒绝吃请上百次,一些矛盾纠纷棘手案件经过细心调解,极少再出现对簿公堂的情况。
一身正气的我,心底无私天地宽。在遭遇到矛盾双方的过激行为时,总会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化解到位。2018年1月份,还在罗桥司法所工作的我接到求助电话,某砖厂欠罗某燃料费48万元,罗某又欠20多名司机运输费31万元,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债。讨债心切的罗某和20多名司机用两台前四后八货车堵住S214省道,并到砖厂办公室、员工宿舍进行打砸,并限制三名股东出入。眼看一场讨薪纠纷很可能上升到刑事案件,陈强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与上级领导第一时间沟通后,他一头扎进事件处理中,首先协同派出所做好了两名堵路司机的思想工作,对交通进行了及时疏通。其次再一个接一个地与司机们交流,一面讲法律政策,一面打“感情牌”,在充分取得司机信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当事双方的利益纠葛,最终达成协议,砖厂现场支付罗某10万元,余款也约定了支付时间,使此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倾情感化,助矫正对象心归正途
社区矫正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社会稳定、有效的执行刑罚、预防和减少犯罪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将社区矫正对象管住、矫好?
我选择用“土办法”,逐人逐户上门走访,宣讲政策、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坚持在册社区矫正对象每三个月走访一次,重点社区矫正对象每月走访一次,动态跟踪掌握他们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
走访过程中,还主动跟他们交朋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这个群体尚善尚上。村民陈某曾因为讲哥们义气帮朋友窝藏赃物而受到处罚,很爱面子的陈某情绪甚是低落,就经常找他聊天,主动关心、真情感化,让其逐渐走出了低谷,用拼搏努力扫除阴霾。目前,陈某经营的农家乐生意火红,在开启全新生活的同时,还能够积极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奋斗的青春最美,10余年来,陈强用心普法、用情调解、用大爱守望和谐,为辖区群众凝聚大义,为基层党委政府分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