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理论 / 

财政资金支出采用实拨方式存在弊端亟待解决

来源:蒸湘区审计局 发布时间:2018-10-23 10:10:54

2013年7月某城区政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运行,进行财务活动的核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多户头存放的弊端,对全区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进行了全程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部分区财政资金采用了实拨方式,即对非预算单位的拨款,没有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而是由国库直接拨付给非预算单位,如拨税务部门的征收经费、拨区国土分局和工商分局等市管单位的工作经费、拨各指挥部的专项资金、拨企业和合作社的补助资金等。这种方式虽然使用比较灵活,但是不利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一、存在的弊端

(一)不利于财政指标的管理。每年的财政同级审,由于非预算单位的指标没有编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都是对区财政局预算股提供的财政指标库进行审计,但该指标库是人工制成的EXCEL表,设计不严谨,结构不科学,容易漏登、错登财政指标;且财政指标库中即含有上年未使用完的财政指标,又含有结转下年的财政指标。造成每年财政指标库的上级补助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都与财政总预算账的上级补助收入和支出存在差异,没有保持一致。

(二)不利于验证财政资金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由于对非预算单位采用实拨方式,区财政总预算账的数据没有全部来自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系统数据不完整,无法作为完整的业务数据来佐证区财政总预算账核算的准确性。

而区其他财政资金清算账数据全部来自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系统数据完整,每次进行账务处理后,都可以与支付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相互佐证,保证了账务核算的准确性。

(三)不利于对非预算单位资金支出渠道的监管

凡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都会自动在区财政总预算账上生成财政指标文号。而实行实拨的资金,却不能自动生成数据,财政指标文号是空白的,无法直观地反映出这些资金支出渠道。由于涉及数据较多,工作量巨大,要素不齐全,无法与财政指标库进行比对,不能有效地对非预算单位资金支出渠道进行监管。

(四)不利于部门决算草案的编制

区财政把资金实拨给了非预算单位,但在编制年度决算草案时,又将这资金分解到相关预算单位,要求编入决算草案。但实际上这些资金根本就没有通过这些单位,无法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这些单位的决算草案和财务账出现差异,数据没有保持一致,造成这些单位决算草案编制不真实。

二、建议

区财政资金支出取消实拨方式,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具体方法如下:

1.将非预算单位的资金,财政指标全部下达给年底需编制决算的预算单位,由这些单位进行账务处理,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通过直接支付方式付给各非预算单位,列项目支出。

2.升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增加对非预算单位拨款功能,把非预算单位虚拟为预算单位,由区财政局相关股室代编预算,代编用款计划,代编支付申请,资金由国库支付到非预算单位。(蒸湘区审计局  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