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却是全球土壤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污染防治关乎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相较水污染、空气污染,防治难度更大。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工作目前存在底数不清、技术不成熟、治理成本高等诸多难点。
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各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规程及操作细则,如湖南省2018年出台了《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管理规程(试行)》。但是对土壤修复治理项目的审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审计案例少、可以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审计人员对土壤修复的施工技术、主要材料成分及实际操作情况不够熟悉,难以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摸清问题的脉象、深入发掘问题的本质。
目前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审计的手段和方法有限,各种配套的条件并未发展成熟,此阶段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关注四个重点:
一、勘察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
一是要关注选择分布的勘察点位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所有污染区域,对于土壤的污染程度分布不均匀或者污染测试数值差距较大的区块是否有效取得足够数量的实验点位,勘察点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二是要关注设计文件中使用土壤处理药剂的种类、含量以及施工工艺,根据前期土壤勘察的污染轻重程度,药剂投入量一般会有一个浮动比例,由此可以大致测算出药剂使用的预算成本。
二、施工过程管理是否规范
一是要关注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隐蔽工程记录、监理日志、施工日志等资料相关内容的一致性,核查实际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工艺技术以及材料用量是否与设计方案相同。二是要关注隐蔽工程在覆盖之前是否留有显著清晰的影像资料,是否有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等各方人员的签字盖章,如果涉及到工程量的计量,其计算方式和简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等。
三、工程材料用量是否标准
土壤修复治理项目中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指某种稳定化药剂,而这种药剂也正是很多环保施工企业的赖以生存的专利产品,此种药剂成分复杂,价格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项目前期最有效控制药剂成本的方式便是在招标文件中就确定好药剂品牌,该品牌可以通过多方询价、比选、专家论证会等方式进行选择,确保经济性、合理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现场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把关药剂材料的进场检验,保证进货数量准确,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使用药剂处理受污染土地的时候,做好现场计量,对使用各种材料做好明细清单,确保使用量与进货量没有过大的偏差。
四、综合单价组成是否恰当
以某地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为例,其处理污染土地的综合单价包括了挖填土方、离子稳定剂(药剂)、排水沟、临时道路、挡土墙等全部施工类目,相当于综合单价包干合同。对于挖填土方、排水沟、临时道路、挡土墙等项目,我们可以直接套用建筑或者市政定额,算出其市场单价;而离子稳定剂(药剂)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主要材料的使用量及总价,另一个则是辅助材料使用及配合处理污染土地的施工工艺包含的人材机价格。按照这个思路,在工程结算的时候,可以把项目综合单价进行系统拆分,科学套价,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成本,避免高估冒算的发生。(衡阳市审计局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