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理论 / 

聚力营商环境审计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

来源:衡阳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1-06-08 11:22:32

聚力营商环境审计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


王芬  罗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国省市一大批法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简政减税减费成效明显,市场监管规范化透明度大幅提升,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部门落实上级部署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键词:营商环境简政减税减费市场监管政务服务

目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找那个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六保”、“六稳”的重要基础,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才能让经济行稳致远、活力四射。

一、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的各阶段中涉及的市场发展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服务环境、要素供给环境、宜居品质环境、法律保障环境等内外部条件的总和。它的目标任务是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确定经历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2018年1月,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足中国国情,在学习借鉴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实践探索阶段:2018年3月中旬,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两批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5月,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县级市等41个城市开展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2019年8月,对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试评价。

确定完善阶段: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制度以行政法规形式予以明确;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营商化境评价体系,适时在全国范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0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著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正式出版,全面梳理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

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审计的意义

(一)从政治高度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营商环境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中央、省委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抓,并相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我们审计机关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谋划、部署、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提建议,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服务好国家治理,达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客观要求。

(二)战略角度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是推动“三高四新”发展重要举措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发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我们审计机关应自觉将审计工作融入到战略布局中去,通过实施好审计监督,促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进一步优化;着力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推进“三高四新”发展更具质量,确保圆满完成“六稳”“六保”任务。

(三)职能定位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监督控制体系,应该把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作为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中体现审计担当,促进各政策执行主体能够始终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通过审计监督推动惠民惠企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促进“放管服”改革落地,提升服务质效,激发市场活力;规范权力运行,营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场环境。

三、如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审计

(一)解读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条例》一共七章72条,在市场主体平等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方面,强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强调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强调为市场主体维权提供保障;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服务便利化;在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方面,推动健全执法机制,推动创新监管方式,推动规范执法行为;在法治保障方面,增强法规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增强法规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加大涉企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

(二)研究好营商环境审计方式。

一是围绕目标,摸清现状。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沃则稻香!我们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紧扣“营商环境优化年”的安排部署,通过审计调查,摸清我市营商环境现状,总结成效,揭示问题,剖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二是创新方式,提高时效。优化营商环境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项目,审计范围贯穿了“企业全周期”,涉及当地政府及许多职能部门,需要以大数据审计为基础,问卷调查为引线,成果共享为辅助,现场核实为手段,进行精准定位和系统研究,以此来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三是问题导向,以审促改。重点围绕各领域存在的准入门槛高、办理事项多、流程复杂、耗时过长等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深度分析各地方营商环境状况和惠企便民举措落实情况,找出找准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淤点、堵点、难点,督促相关领域改革任务尽快落地落实,有效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标杆引领,以审促优。在营商环境审计调查中及时梳理总结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不断挖掘各县市区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总结提炼形成标杆示范,复制推广更多创新举措,鼓励带动全市范围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把握好营商环境审计内容。

简政放权方面。重点关注国务院和省政府近年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检查行政审批事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的取消和下放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明放暗不放、变相审批等情况。

企业降费政策落实方面。重点关注企业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各级政府明令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企业,是否存在不兑现政策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等问题。

企业信贷与融资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走访,重点关注企业融资成本及费用是否降低,金融机构是否向企业违规收取各类手续费,有无变相提高利率;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是否被强制要求办理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

市政公用服务方面。重点关注自来水公司在供水服务中是否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是否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办理时限等信息;是否存在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服务条件,收取不合理费用的行为。

服务窗口设置方面。重点关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落地情况,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是否进入政务服务大厅,是否实现“应进尽进”;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是否进行有效整合,设立“综合窗”;窗口“好差评”制度落实情况。

服务程序简化方面。重点关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情况,3批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是否落地落实,相关服务事项是否整合手续、再造流程、信息共享;企业开办及注销办理流程,是否精简申请材料、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间、降低办事成本等;同一政务服务事项是否为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中介服务方面。重点关注作为办理行政审批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是否有法律、法规等依据;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是否向社会公开服务的条件、流程、时限、收费标准;行政机关是否为市场主体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行政机关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需要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是否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并自行承担服务费用,是否存在违规将费用转嫁给市场主体承担。

监管执法方面。关注“双随机、一公开”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关注是否存在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要求市场主体提供财力、物力或者人力的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设立或者在目录清单之外执行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保证金的行为;是否存在擅自提高或降低处罚标准、同类事项处罚标准不一致等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是否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行为;是否存在个人借执法检查索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

法治保障方面。重点关注制度保障和政府诚信方面,政府及部门是否根据上级部署,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制定或修改、废止相关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制度;是否存在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依法履约的情况;是否存在拖欠市场主体工程、货物等账款行为。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在“三高四新”、“一体两翼”战略背景下,我们审计人也将不负重托,用审计监督守护成长的花,助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走深走实,助推我市现代产业强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念修《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