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审计局努力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市政项目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益,每年完成50个以上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每年对30个以上在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每年核减征地拆迁安置资金和工程造价2亿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成为衡阳市审计局的亮点,引来不少兄弟单位学习交流。
一、理顺审计机制。衡阳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资金跟踪审计实施细则》等文件,理顺了审计工作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明确财政、审计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审计方面的职责分工,由财政部门负责工程结算一审,审计部门负责工程结算终审。审计机关出具工程结算审计结论之前,建设单位支付的工程款累计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合同价的70%。加强材料价格审计调查,由审计机关牵头,联合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局等部门,对常用的主要材料安排专人进行审计调查,定期发布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加强征地拆迁安置资金跟踪审计,在财政部门对征地拆迁安置资金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及时跟进开展征地拆迁安置资金跟踪审计,确保拆迁资金封闭运行、专户核算,采取银行存折形式,点对点直接转账支付到每一户被拆迁人账户中。
二、创新审计方法。针对征地拆迁安置点多面广、数据复杂的特点,衡阳市审计局积极创新审计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审计技术,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征地拆迁安置跟踪审计之路,实现对征地拆迁安置审计的全覆盖。一是以数据完整性为依托实现对审计过程全覆盖。在数据采集的内容方面,涵盖征地拆迁安置的全过程,包括前期摸底、征拆评审、征拆补偿和安置情况等。在外部数据的利用方面,通过对土地遥感测量数据的采集,为赔偿面积、栋数、土地类型进行复核计算提供有效支撑。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实现对审计内容的全覆盖。衡阳市审计局在征地拆迁安置跟踪审计的探索过程中,今年组织研发了衡阳市征地拆迁安置跟踪审计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所采集的内容进行不间断监测,逐条检测录入的数据,发现问题、实时预警、及时反应,从而实现对审计内容进行全覆盖。三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实现对审计项目全覆盖。采取 “数据中心”+“延伸调查”的审计模式,以计算机科为主要力量的数据中心,通过运用征地拆迁安置跟踪审计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合规性、关联性分析,发现审计疑点后及时提交到相关业务科,业务科根据审计疑点到现场落实取证。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对象是所有征地拆迁安置项目,从而从实质上实现了对审计项目的全覆盖。
三、配强审计力量。衡阳市审计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11年成立了衡阳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下设三个科,在今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保留了原有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6名财务、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模式,向外聘请了10名专业人员,确保有足够的力量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选送参加上级培训、抓岗位练兵、“一对一”师傅带徒弟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目前,衡阳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26人,23人具有造价师、审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