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地缘政策冲突对贸易复苏产生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脱钩断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各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定力,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在全省商务经济排名中彰显担当作为,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主要工作目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5%左右,实际使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以上,招引项目总投资额1500亿元以上,引进“三类500 强” 项目20个以上,“湘商回归” 投资新注册企业164家以上,实际到位资金437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对非贸易增长10%以上,实现商务经济各项指标平稳增长。
(一)实施消费扩容升级工程,激活内需增长“强引擎”
一是加力扩围消费活动。顺应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悦人向悦己转变的发展趋势,用好“两重两新”等国家、省、市一系列惠企政策,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持续开展“以旧换新”惠民行动,进一步撬动扩大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市场,在延续既有品类补贴的基础上,扩围家电补贴品类,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纳入支持范围,确保消费品以旧换新继续稳居全省第2。突出消费促进年主题,打造节会品牌,持续开展“衡阳汽博会”“网上年货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谋划“人间烟火·衡阳味道”厨神汇系列活动,市县联动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
二是创新拓展消费场景。锚定区域消费中心建设目标,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 、“IP+消费” 、首发首店经济、银发经济,马拉松、演唱会经济,入境消费、低空经济,培育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打造“一县一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持续开展“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推直播电商、社区电商、即时零售、海外仓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推动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向场景化、体验式消费业态转型。
三是精细培育商贸主体。大力培育限上企业入统,推动有潜力的限上企业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建立企业培育名录库,汇聚统计、市监、税务等部门合力,支持商贸企业“小升限、个转企”,培育壮大消费主体和“老字号”品牌,积极争取中华老字号、省老字号、国家绿色商场申报,做大市场主体“蓄水池”,力争全年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业240家以上。
四是完善建设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重点城市”,一体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实施县域商业项目35个,10个县市区达到“增强型”,推荐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推动商区、社区、景区“三区融合”,统筹推进购物中心、超市、社区商业中心等商业设施改造提升。持续开展“商务为民办实事”,高质量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近”享高品质便利生活。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乡镇大集和农村便利店,引领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二)实施招商扩量提质工程,构筑现代产业“新支柱”
一是革新招商理念。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省委、市委分别高规格召开全省、全市招商引资大会,我们要始终心系这根弦,推动招商引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和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的有关规定,重构体系抓招商,大力推进招商机制改革,创新招商打法,以生态招商、数据招商、基金招商、组团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等模式,用好“数智招商平台”,加快形成“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大招商格局,加紧出台《推进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外资引进,积极申请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紧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招引外资,进一步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坚持招大引强。持续聚焦十大主导产业和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等省级重点产业链,突出“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三大招商重点,充分利用欧洽会、港洽周、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博会等国省市重大招商活动,办好衡商大会、输变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两会一展等活动,强化“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调度,对接走访“三类500强”企业、知名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头部企业衡阳籍企业家,推动各县市区、园区全年引进亿元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深度对接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主动谋划承接衡阳有基础、可落地、能发展的产业项目,构筑承接产业转移“拦水坝”。发挥衡阳高新区、松木经开区、白沙绿岛、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等园区主阵地作用,同时,强化船山时间谷示范带动,建强常宁市纺织服饰基地,加快衡阳县小家电和界牌陶瓷工业园、衡山县智能制造产业园、衡东县泵业智造产业园和印章文化产业园、珠晖区眼镜小镇、耒阳市童车产业园、衡南县绿色食品产业园、祁东县储能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四是聚力“基金招商”。举办第二届全球天使·祝融峰会,引导基金向“一核两电三色四新”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立“基金招商”专班,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招商推介、项目路演、对接洽谈、投资签约等活动,搭建产投融对接桥梁,促成更多资本与项目“牵手”,全方位赋能企业和产业发展。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努力将服务“软实力”转化为发展“新引擎”,落实《衡阳市推进营商环境创优提质若干举措》《关于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加快推进“免申即享”改革,提高企业“免申即享”覆盖率。持续落实“企业赋码保护机制”,探索实施并联办理和容缺受理承诺制。发挥“五制一平台”作用,紧盯招商引资项目“三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打造亲商、重商、爱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三)实施外贸攻坚突破工程,打造内陆开放“桥头堡”
一是保稳提效对外贸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合作,大力实施外贸进出口“三量六强”行动,推动扩总量、提质量、增份量,着力强龙头、强集群、强融合、强招引、强回流、强对非。扩大产业开放,支持输变电、先进钢铁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提高外向度。增强产业对贸易的支撑,把产业产能优势转化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容、拓面、提档《重点境外展会目录》政策,增加支持展会数量、减少申报限制条件、提高支持补贴标准,组织超 100家次企业、利用 10个以上展会赴境外拓市场争订单。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出口与产业合作相结合。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保税维修等创新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关键技术设备、紧缺能矿产品等进口。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外贸“破零倍增”攻坚行动,支持特变电工、机油泵等优势产业开展“出海行动”。
二是拓展深耕外经合作。推动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以投资带动贸易。深化国际工程合作,加速推进特变电工在喀麦隆输电线路建设项目、科特迪瓦工业区改造项目等项目建设进程。落实《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对非政策,积极对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区先行区,推进对非贸易便利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进我市与莫桑比克、刚果(金)等对接国的互访交流,开展对非投资企业挖潜行动,积极拓展对非投资合作和对外工程合作,重点支持特变电工、国能机电、衡拖公司开展对非投资及承包工程项目,在中非投资贸易、产能合作、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领域打造示范,力争实现对非贸易增长10%以上。
三是提质升级开放平台。积极实施自贸试验区联动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和更多改革试点任务。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带”等新模式,重点培育衡阳县钟表小家电、常宁市服装纺织跨境电商产业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运营跨境电商孵化中心、直播基地等,引进12家头部跨境电商企业,布局建设7家海外仓,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2%以上。推动国际贸易通道稳规模、优结构,以中欧班列和湘粤非铁海联运为核心,推动衡阳铁路物流国际化。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流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依托,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强海关、交通等部门联动,试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
(四)实施党建强基赋能工程,激发商务干部“内动力”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将政治标准贯穿于商务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三重三用”导向,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坚持科学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谋划,注重在工作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炼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工作队伍。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商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