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奋力实现衡阳工业迈向“全省第二”的目标
保障措施之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扎实推进生产能力在15万吨以下煤矿企业整合重组,调整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发展空间,对水泥行业实行错峰生产。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强制性标准、差别电价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僵尸企业” 土地、厂房、设备、专利权、劳动力等有效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保障措施之二:加大工业发展投入
整合充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向工业经济补短板的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通过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奖励补贴、企业人才培训补贴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的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制造强市项目和重大工业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保障措施之三: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引进理念、引进人才、引进管理、引进资金,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招商引资思路,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亲情招商、乡情招商。
保障措施之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实施名牌质量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打造“百年老店”,加快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措施之五: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和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城市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覆盖,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
保障措施之六:强化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引领和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会经营、懂管理、有现代经济头脑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加快培育一批企业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保障措施之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积极推行并联审批等模式,简化办事程序,对重大工业项目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着力破解“办事审批难”、“行政服务中梗阻”等难题,深入开展企业发展难题收集破解活动,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