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 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无障碍浏览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网上办事 | 互动交流 | 党建及其他工作 | 专题专栏 | 权力清单
今天是:
当前页面: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动态  > 
转型升级激发“衡阳制造”新动能
来源:衡阳日报   时间:2016-07-13 00:00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按照“衡阳工业要朝全省第二的目标奋进”要求,大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5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在全省排位第二。1-5月全市累计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

  支持创新创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持续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工作。近年来,全市关闭煤矿48处,压缩产能299万吨;关闭钢管生产线1条,压缩产能16万吨;对水泥行业实行错峰生产,压缩产能800万吨;全市95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关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着力补齐工业发展短板,支持创新创业,2014年、2015年分别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6家、153家,其中2015年新增量占全省新增量的10%,在全省排名第三,有效壮大了我市工业经济规模。

  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培育了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衡阳运机获评“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五矿铜业获批“国家工业生态设计示范企业”,湖南机油泵、金杯电工、镭目科技等8个企业被评为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为全市企业科技创新作好了引领示范作用。

  围绕推进项目建设、降低企业成本、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方面,为湖南金叶薄片、健源体育器材、特变电工智能产业园等50个项目协调解决80余个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发布了先用电后交费企业名单,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研究出台了《本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惠试点目录》,对特变电工、紫光古汉等41户企业优质产品纳入试点目录,促成政府采购本地产品109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建立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聚集社会核心服务机构,累计开展了80余场企业服务活动,服务企业1000余家。落实惠企政策上,汇编了《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和《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政策解读百问》,帮助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争取政策支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补齐工业短板,培育产业优势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动力,聚焦我市工业总量不大、行业龙头企业不多、园区经济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精准施策,培育产业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朝着全省工业第二的目标奋进。

  科学谋划,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十三五”开局有利时机,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融入我市工业发展规划,高水平编制了《衡阳市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衡阳市信息化及“互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5年)》,作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2016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行动,加快谋划推进衡阳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动能。

  大力培育领军企业。研究出台《衡阳市行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从全市重点细分行业中遴选20家骨干企业,着力在政策、资金、项目、要素、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培育过200亿元企业3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20家领军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0%-50%。

  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强化我市现有园区绩效考核,激发园区建设发展热情,促进园区加大引进企业、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界牌陶瓷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按照国省推进钢铁、煤炭等去产能、促升级部署,扎实推进生产能力在15万吨以下煤矿企业整合重组,调整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发展空间;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环保法规、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水泥阶梯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预防新兴产业重复投资;分类处置“僵尸企业”, 盘活“僵尸企业”土地、厂房、设备、专利权、劳动力等有效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发挥新衡泵、三叶、金枫、瑞安、新建湘、华翔、湘梦等7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作用,提升对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发展等全生命链的服务水平,力争“十三五”末,孵化企业150家以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升经营管理和生产工艺水平,树立衡阳制造良好形象。

  加速推进两化融合。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一批项目纳入国省智能制造项目支持范围,推动中兴网信数字衡阳二期、镭目科技远程监控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湘梦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加快我市工业“互联网+”实施步伐。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抓好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加强中介服务收费市场整治、推动涉企收费信息公示常态化、建立涉企保证金清单制度、建立涉企监督检查清单制度、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强化惠企政策宣传、准确评估企业负担、加强社会监督、协调建立投诉举报查处联动机制等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主办单位:衡阳市商务局 |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衡阳市华新开发区解放大道28号
承办单位:衡阳市数据局 邮政编码:421001 电话:0734-8888677 |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228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074号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