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大廖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衡阳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衡阳市消费发展的关心。近年来,我市被国务院定位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省委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衡阳市区域性消费中心,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衡阳市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积极培育消费增长新热点。我市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努力,共同推动衡阳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市发改委通过积极争取,已将衡阳市打造现代消费中心成功纳入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时,在支持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代拟稿、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中,均提出建设区域性现代消费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支持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代拟稿中,明确提出要支持衡阳申报创建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支持衡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二)加强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紧扣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空间发展格局,引领和促进各类消费中心的形成。规划落实"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医疗中心、文旅康养中心","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南地区综合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湖南生态山水文化名城"等空间定位。进一步整合形成更具凝聚力的科技、创新、物流、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中心平台的建设,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消费力。到2035年,把衡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令人向往的经济发达、宜居乐业、生态优美、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现代化特色城市。
(三)强化政策支持。物流业:发改委研究制定《衡阳市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自2021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联合市财政局出台《衡阳市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由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物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专项资金旨在通过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引进物流企业等方式,促进我市物流业做大做强,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我市物流业量质齐升。医疗服务: 2020年,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落户衡阳,南华附一获批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获中央资金1亿元; 7个县级医院疫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获中央资金6890万元。全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业: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内涵,提高全市文旅美誉度和吸引力。大力支持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推动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三五"期间,支持罗荣桓故居、蔡伦古法造纸、衡山县皮影戏展示剧场、王船山故居等6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3934万元。
二、强化各类要素建设
(一)培育好衡阳老字号"金字招牌"。市商粮局将支持本土企业和产品申请注册品牌商标,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增强品牌化意识和发展。重点支持省级"老字号"做大做强。制订实施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一品一第一方案",通过成立运营公司、借壳上市、打造旗舰店等方式探索老字号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老字号+"工程,积极推动"老字号"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打造衡阳"老字号"品牌一条街。推动"老字号"对接资本市场,引入湖南金融创投资源,将衡阳"老字号"历史文化价值转化为市场经济价值。支持衡阳市"老字号+新消费"融合发展,打造时尚消费品集群,提升本地新兴消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特色街区和示范商圈。市商粮局以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高标准布局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鼓助各地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一批融合销售、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业态集聚的商圈(步行街),完善停车场、公厕、无障碍通道、商圈智慧化、消防等基础配套,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推进长湖新城商务区的综合开发,以蒸水南堤风光带为链条的城市次商贸中心建设,打造雨母山服务业经济圈,支持祁东县在高铁板块周边建设符合衡阳发展需要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市中心城区(高新区)基本新建或改建高品位特色商业街1条,各县市新建或改建特色商业街区1条。积极推进杉杉奥特莱斯、珠晖万达广场、华耀广场、崇盛国际中心、弘阳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项目建设,争取5年内在市中心城区(高新区)建成运营。各县市(区)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平台企业,在5年内引进并建成1家5000㎡以上大型商贸综合体,做大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零售企业集团。
(三)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文化和旅游方面:繁荣文艺创作,推出2-3台优秀大型舞台剧目,1-2个剧目进入国家级大奖行列,2-3个剧目获省艺术节奖项。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非遗馆新馆将投入使用,各县市区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创建全国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和省级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市、大湘南文化旅游中心接待城市为目标,打造文化旅游强市、湖湘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力争新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5家。全面做好市场推广,立足大湘南,拥抱长株潭,对接大湾区,实现产业"千亿起步,文旅腾飞"的繁盛局面。体育方面:完成衡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整体改造。举办好衡阳市第十一届、十二届运动会,精心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力争取得全省前三的佳绩。创建2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4所示范性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每个县市区都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公共体育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建成40个户外营地、 60个全民健身示范乡镇(街道),每年承办2次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单项体育赛事。
(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将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工程,在全民健身中心举办车展,与建湘柴油机厂合作举办工业画展,推动衡阳特色农副产品入驻东洲岛商业街,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暨"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将文化和旅游活动融合举行。为旅游盛会--南岳庙会成功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指导南岳古镇、红星村等景区景点打造艺术主题、增强文化元素,做出特色。举办五好讲解员培训班,为旅游景点赋能文化内涵。计划举办"画说衡阳、画游衡阳"文旅融合画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体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
(五)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卫健委将依托医疗服务水平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通过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技术运用、康养产业发展等措施,着力构建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综合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一是探索多种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各地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水平。二是开展医养健康签约。支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签约服务。三是推动医疗机构拓展养老功能。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点建设老年病科,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四是支持医疗机构办养老。通过支持南华附三等医疗机构办养老,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三、提升服务,加强保障
(一)优化营商环境。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市级对"四个城区和市本级两区一园一城"下放的项目立项管理权限试运行的通知》,向四个城区和市本级"两区一园一城"下放和委托行使项目立项管理(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权限内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部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推进企业投资(商业建设)项目的"不见面审批"。市商粮局积极对标长沙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学习和推广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措施,加快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规则衔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上,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筹划建设"衡企通"平台,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实行政策兑现"落实到人"。
(二)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特别是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设是加速消费中心形成、聚集和辐射的重要手段。2035年,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衡阳建设成为链接全国、区域一体、快捷高效、绿色宜人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湖南重要的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层面,构建衡阳至珠三角、北部湾城市群、海西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省内城市、周边核心城市"3、2、1"小时交通圈。在市域层面,实现衡阳中心城区至各县市区1小时可达,实现铁路、高速公路区县100%覆盖。用时间换空间,加快消费集成。
(三)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市商粮局将持续推进物流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搭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物流交易电商平台,提供专业的物流交易资讯。重点支持衡阳市大湘南铁路口岸综合物流园、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中国邮政衡阳分拨中心、湖南盐业衡阳电商物流配送基地、阳润泽数智产业创新城等平台的发展,积极引进一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开放状物流网络服务体系",为"消费经济"发展构建现代物流支撑。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物流枢纽生态。推进与国际国内重要物流节点的合作,扩张洲际物流网络,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立体衡阳港,辐射湘南、粤北、赣西、桂东地区,把衡阳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枢纽城市,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以上是市商粮局及相关市直部门对您提出的提案的回复,再次感谢您对衡阳市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