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刘伟民、谢明芳和李宏雪委员: 感谢三位委员对会展服务业发展的关心,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市会展经济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提案反映我市会展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建议,所言极是,难能可贵;我们对此作了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并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等单位会商,征求各方意见后,现答复如下: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的总称,具有影响领域广、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消费、繁荣文旅产业、促进贸易合作、增加社会就业、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会展业的链式拉动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增长。 一、我市一直全力以赴推动会展业发展 我市已经初步具备会展业所需的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明确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跻身国家大城市行列,我市积极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加快"一体两翼"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强市格局基本形成;辐射周边3000万人口的区位的优势,水陆空立体交通的便利,使我市成为"三类500强"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竞相涌入的热土。2021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8.5亿元,接待游客6479.77万人次,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证券交易额、期货市场交易额、市场主体和企业总数均居全省第二,对外贸易合作遍及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动力全面迸发,城市美誉度大幅提升,展示了大城的美好形象。我市以改革开放汇聚现代产业强市建设新动能,推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我市把会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多年来,我市一直努力推动以会议、展览、节庆、赛事与旅游和高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大会展发展模式,举办或承办了第十三届省运会、衡阳国际马拉松比赛、四国篮球邀请赛、南岳寿文化节、衡州经济发展论坛、衡阳农博会、衡阳茶油美食文化节、衡东土菜文化节、春季秋季汽车展销会、房地产交易会等活动,打造了培育城市品牌、消费促进营销、经济双循环连通、供需交易对接、招商引智服务、文旅康养推介、高端学术交流等平台,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展示了我市发展的巨大成就,推进了我市对外开放合作交流,营造了此起彼伏的消费热点,凸显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我市注重因地制宜、因会制宜、因企制宜、因时制宜特色办展。我市通过清晰的"路线图"、实惠的"让利包"、精准的"服务链",巧用汽车、房产消费的杠杆作用,撬动整个社会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市场回暖的一步大棋。一是落实"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办展理念。衡阳汽车展览会是湘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专业化汽车展会,近年邀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汽车资深媒体人,以专业角度为大众 选车,打破经销商底价,做到真正的省钱省心。去年以来,衡阳汽车展会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平台。二是联合办展新模式成为亮点。与展会现场同步,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杨柳4S街区、中亿汽贸城范围内汽车销售企业联动发力,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实惠。三是氛围营造注重实效。今年,衡阳春季房地产交易展示会组织了4场融合本地特色和时尚元素的大型演出,并穿插抽奖环节;场地提供方万达广场每天也为逛展市民奉献精彩节目,从上午10点持续至晚上9点,营造了热烈而浓郁的消费气氛。四是产业链抱团受益。一批家具、建材、汽车零部件、装修装饰服务商也一扫疫情阴霾,联袂参展,汽车、房产相关产业链企业都获得了满意的商机,我市汽车销售额也连续多年仅次于长沙。 二、我市从战略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为了占领会展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改变散、小、弱、杂的状况,我们到济南、东莞、义乌,及省内的长沙、郴州、怀化、醴陵等城市,考察、学习会展业发展情况及会展中心建设、运营经验,以图闯出我市会展业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是要有久久为功的远见共识。发展会展经济,不论是从0到1的突破入门,还是从从1到100的成长,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凝聚共识,需要较长时间夯实基础、量度积累、持续投入;郴州市、醴陵市的会展中心建成后,目前还无法做到每月有展会,展馆利用率较低。展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眼前是否盈利,关键在于能撬动多少投资,签订多少订单,聚集多少资源,市场化做大或带动多少产业。品牌的打造,更需要一届一届的连续经营、积累、传承和提升。 其次是要有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会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也被视为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从内容到举办,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牵涉的部门和企业很多,需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各个部门协同推进,也需要一个职能明确、级别较高的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监管指导、具体牵头,或者辅以功能完善、运作成熟、规范稳健、高度发达的行业商协会组织引领。国内不少城市都有类似的政府工作机构或社会组织,省内的长沙、郴州、湘潭等城市已经设立了独立的会展工作管理、促进机构,娄底市也在积极争取。 再者,是要有持续不断的财政保障。从场馆建造、配套设施到展会举办、招展引会、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展馆维护、持续发展等软硬件建设,耗时长久,前后不断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巨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会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后劲缺乏、运作渠道不畅,产业发展将难以为继。据长沙市统计,该市多年来陆续为会展产业投入已达百亿元之多,目前每年市级政府安排的会展业专项资金也有1亿元。今年举办的长沙首届国际工程机械展投入达9000多万元,直接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而据举办方测算,这个展会要到第五届才能实现直接盈利;会展产业园区每年产生税收约2000万元,长沙市酒店业协会对会员企业的调查显示,会展带动的收入约为45%,会展产业自身的直接盈利能力、财税贡献较为有限;展馆建成营运后带来的土地房产增值、资产重估升值、商贸流通的繁荣、产业量级的提升等溢出效应,由全社会共享,巨额的即期亏空实际由政府承担。发达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都对会展业有较大的财政投入,形成了行业发展迅速、展会主题定位明确、国际化程度高、市场比较活跃的产业局面。 还有,我市一直在努力争取建设会展中心。2017年,市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出炉,融合了会展、会议、酒店、剧场、办公等功能,并正式获衡阳市大规委会通过;但由于此后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处置、融资平台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无法按原来的预期筹措;且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党政机关举办展会(包括主办、协办、承办、指导、支持、赞助等名义办理)做了严格限制和清理,支持举办市场化展会活动,使会展业的发展环境趋紧。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先后与绿地集团、保利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洽谈合作,他们在充分测算评估绩效后也认为,由于国内会展业产能饱和,三四线城市普遍展会资源不足,场馆闲置或者利用率低下,营运成本较高,省内除长沙外,其他城市举办的展会都一直出现较大亏空,巨额投资回收困难,经济效益不佳,认为目前投资建设会展场馆风险太大而搁置。 三、我市会展业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开拓5G时代新形式的会展业。加快5G全覆盖,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以衡阳高新电商产业园为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举办线上展览会,打造永不落幕的"云展会"。优化升级现有场地基础设施,赋能主办方拓展"线上展览"的可能性;加速搭建线上智慧会展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会展"的创新商业模式,采取各种各样的直播方式等新展览业态,应用多种展览场景,由"面对面"沟通转变成为"屏对屏"交流,以新型信息技术为驱动,培育线上线下交互的智慧会展新经济业态。待我市条件成熟财力充裕,再重新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 (二)打造特色会展经济。在旅游文化节事方面,充分挖掘各县(市、区)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环境、旅游等优势资源,举办具有鲜明特色和主题的节庆文化活动,如衡东土菜文化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节、渣江春社等,力争把衡东土菜文化旅游节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展会。积极引进或举办一批具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媒,促进城市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如南岳衡山寿文化节、体育赛事。在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方面,庆祝建党百年,整合罗荣桓故居、夏明翰故居、伍若兰故居、唐群英故居、湘南起义、湖南三师、桐梓山游击队、衡宝战役、衡阳抗战等红色旅游资源,举办系列党建党史宣传展示;弘扬传统文化,围绕王船山故居、石鼓书院、船山书院等定期举办湖湘文化研讨纪念展示。在区域特色品牌活动方面,加大培育扶持科研会展、汽车会展、地产会展、餐饮会展、农特会展、工业会展、休闲会展、旅游会展、体育会展、企业年会等会展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会兴业,以业养会"。 (三)推进品牌展会培育和招展引会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行业发展中的统领作用,提档升级现有的房地产交易会、衡阳农博会、春秋季汽车展、衡州经济论坛等我市已有会展项目,打造城市品牌会展;各相关部门力争在各自分管的产业领域内,主动策划、开发或引进、移植1至2个品牌会展项目。充分听取会展业及相关产业智库专家意见,请专家出谋划策,并利用专家的人脉引进高端会展资源。采取联合、嫁接、引进战略合作者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策展企业等会展机构落户我市,加速市场化转型,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增强招商引资、贸易促进、行业交流等放大功能,以会展促开放、促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要大力培育引进策展、组展、办展等各类会展业高端人才,引进国际先进的营运管理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熟悉行业标准、懂新技术运用、具备创新思维,熟悉国际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适应会展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的人才队伍。开展进高校宣讲活动,举办周期性的会展品牌培训课程,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以及项目合作、挂职兼职、技术咨询、专家智囊团等多种灵活方式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为推动我市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提升政务保障效率。市政府协调公安、城管、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简化办展行政流程,在大型活动许可、广告宣传审批等方面,探索建立"不见面"审批机制,设立会展活动"绿色审批通道",公布申报事项及办理指南,提升便利化水平。落实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省级专项会展扶持资金,借鉴先进会展城市财政资金支持办法,制定进一步加快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品牌展会、龙头企业、引进知名展会、教育与培训、营销宣传、场馆运营、机构落户等支持力度,加强对重大会展项目资金绩效评估。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会展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